台湾乡土文学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诗;“原乡人的血,必须返流原乡,才会停止沸腾”。作者表达了
| A.实现统一是台海两岸的共同愿望 | B.一国两制是完成统一的基本方针 |
| C.和平统一是台湾民众的迫切要求 | D.一个中国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 |
《唐会要》卷78载:“有大狱即命中丞、刑部侍郎、大理卿鞫之,谓之大三司使。又以刑部员外郎、御史、大理寺官为之,以诀疑狱,谓之三司使。”由此可知,唐代大三司使和三司使的主要职责是()
| A.司法审判 | B.中央监察 | C.宗庙祭祀 | D.选拔官员官吏 |
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汉武帝这样做意在()
| A.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 | B.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 |
| C.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 | D.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 |
王夫之《读通鉴论》载:“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据此判断,王夫之认为()
| A.秦国之前的君王已制定了郡县法律 |
| B.秦朝以郡县之道治民应算是天下为公 |
| C.三代所封的全部诸侯国被秦国灭亡 |
| D.郡县制下通过选举可以实现人尽其才 |
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这主要说明分封制()
| A.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 |
| B.巩固了西周国家政权和拓展了疆域 |
| C.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各诸侯国中普遍实行 |
| D.在当时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写到:“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材料认为黄宗羲的思想( )
| A.继承儒家民本思想 |
| B.继承并发展儒家思想 |
| C.具有现代民本思想 |
| D.儒家思想与现代民本思想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