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的主题是压倒一切的力量,纵观1840年至今的历史,我们能清晰地看出中华民族的时代主题经历了四个阶段:救亡—强国—富民—和平崛起。1840年至1945年的主题是救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强国代替救亡成为新时代的主题;1978年之后的改革开放,时代主题由强国转向富民;进入21世纪,时代主题又从富民走向了和平崛起。”
——《国民大师之死·前言·国学复兴大趋势》同道著,当代中国出版社。
(1) “1840年至1945年的主题是救亡”,“救亡”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这一时期“救亡”的方式和重大历史事件。
(2)“强国”时代,新中国最杰出的科技成就是什么?
(3)为什么1978年之后的改革开放使“富民”成为时代的主题?
(4)进入21世纪,时代的主题是“和平崛起”,你认为中国在“和平崛起”的道路上应注意解决哪些问题?
重要历史人物以特殊的地位,独到的眼光,推动着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某班同学举行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历史人物展。结合展板内容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展板一李鸿章办“洋务”
![]() |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 ——摘编自百度百科“洋务运动” |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李鸿章创办的洋务企业所起的积极作用。
展板二罗斯福的新政
(2)根据上述材料,列举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来缓解经济大危机?
展板三邓小平的“计划与市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讲话的重要意义。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引起不少人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反映的是1953年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情景
材料二 1959年谷物产量下降15%,1960年又下降了10%,直接威胁着全国人民的口粮安全。城乡人均粮食消费量由1957年的203公斤下降到1960年的163.5公斤,农村人均粮食消费量下降了23.4%,导致大量人口因饥饿而非正常死亡。
材料三 下列为湖北省天门县郭咀四队农民彭立成家分别在1974年、1980年、1983年贴出的三副春联。
1974年的春联:过年只有两升米,押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
1980年的春联:过年储米二余担,押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
1983年的春联: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横批:永跟党走。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实质是什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2)为什么在1959~1960年出现了材料二所说的这种历史现象?
(3)材料三中湖北农民彭立成家贴出的三副春联反映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杭州(南宋都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
——《中国商业简史》
材料三图中描绘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广州十三行商馆的情景。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画面的右上方绘着一座观音庙和一栋五层的镇海楼。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从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4分)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3)材料三中所示的十三行在当时行使怎样的职能?它实质上是哪一政策的产物?
(4)根据所学知识,从政府管理商贸活动的角度,分析宋、清时期的不同,这对海外贸易产生了什么影响?从中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照片是历史的真实写照。观察下图,该照片是中国政府首次派出的30名赴美留学的幼童合影。
(1)首批留学美国的幼童后来对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习俗方面的改变有何贡献? 图片中“轮船招商局”属于什么企业?该企业的兴办对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有何影响?
(2)该图片反映的是是发生我国近代一场重要的改革自救运动,这场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这场运动最终破产,其标志是什么?
(1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 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经济的什么特点?我国古代采取了哪些与之相应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古代传统经济在近代逐步瓦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所给的图示回答,近代民族企业诞生于什么时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近代民族企业最早产生在哪些地区?
(2)根据材料三所给的图示判断,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什么时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迅速发展的原因?(2分,任答2点即可)结合材料三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采取了什么重大的经济体制改革举措?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大包干”的实施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