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历史文献与制定机构搭配错误的是( )
A.《权利法案》——英国议会 | B.《独立宣言》——北美大陆会议 |
C.《人权宣言》——法国三级会议 |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 |
据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
A.辛亥革命对移风易俗无作用 | B.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旧有统治秩序 |
C.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支持 | D.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过程曲折 |
为了避免各家竞相降价揽载的“自杀性竞争”,1878—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三次达成协议——《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其争“利”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 | B.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 |
C.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 | D.与外商相互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
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说明开平煤矿
A.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 B.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 |
C.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 D.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 |
英国记者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一般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一场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似乎没有人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撑着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杰克·贝尔登的看法
A.带有美国人的意识形态 | B.揭示了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 |
C.是冷战思维的体现 | D.反映了抗日政权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
约翰·麦克里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指出:“社会主义理论之成败,判断标准是它能不能适应它当代世界的事实,而且如果它的当代世界改变,它却不变,未免奇怪。此外,我们不可忘了,社会主义批判的世界,即资本主义世界,是会转化的,与资本主义所取代的那些世界甚不相同。”在这里,该学者强调
A.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 | B.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应相互借鉴 | D.社会主义理论应与时俱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