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书沈沈通明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异,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竟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实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属其家通明属:托付 B.皆逡巡引却引却: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魁垒:高大 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率领

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牵骑手弓矢以出②卖卜以自活
B.①竟杀其人而还②公捉其手曰
C.①北访故人于邓州②素有声望于江淮间
D.①此皆予之所习闻也②侦得通明所在

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③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性,靠给人算卦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竟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购仰妻子急,踪逐至通明家
②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与秦军遇遇:遭遇
B.时不利兮骓不逝逝:流逝
C.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壁:营垒
D.诸侯皆属焉属:归属

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和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由:介词,从
B.项王乃大惊乃:副词,表示承接,于是,就
C.项王则夜起则:连词,不译
D.以示士卒必死以:连词,承接关系,来

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B.涉间不降楚
C.楚兵冠诸侯 D.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巨鹿之战这段文字在叙述的句式、节奏方面采用了句式短小、铿锵有力的短句作排比(整句)。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有气势,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大将风范与气概。
B.项羽《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时,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腔愤怒,万种低回,是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之哭。
C.三个“无不”、两个“莫敢”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众人的胆怯畏惧,侧面烘托了项羽神通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这是项羽功业的巅峰,展现了他的将帅神威。
D.项羽在垓下构筑营垒驻军,夜间,听见汉军的四周都唱起来了楚歌,他大惊,以为楚地都被汉军占领了。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
B.批大卻,导大窾导:指导
C.族庖月更刀,折也族:众,一般
D.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为之踌躇满志
B.吾闻庖丁之言始臣之解牛之时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进乎技矣依乎天理

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3分)

A.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B.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C.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D.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庖丁解牛技巧发展到第二阶段,三年后,解牛时不再把牛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他对牛的身体结构完全了解。这充分反映了他技术的精湛。
B.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凡事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认识并掌握其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并掌握它的客观规律,做起事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C.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道”的追求。
D.庖丁解牛讲究避开矛盾,寻找合适的部位,依照牛的生理规律,顺其自然。

翻译下列句子。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3)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起,字举之。元和末,累迁中书舍人。李朅叛,与播①俱上疏请诏王智兴讨之,卒定其乱。进吏部侍郎。方播以仆射居相,避选曹,改兵部。
入拜尚书左丞。灵武、邠、宁多旷土,奏为营田,以省馈挽②。历河中节度使。方蝗旱,粟价腾踊,起下令家得储三十斛,斥其余以市,否者死。神策士怙势不从,置于法。由是廥③积威出,民赖以生。召授兵部尚书。以检校尚书右仆射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滨汉塘堰联属,吏弗完治,起至部,先修复,与民约为水令,遂无凶年。
李训为宰相,起门生也,欲引与共政,即加银青光禄大夫,复以兵部尚书召判户部。训败,起素长厚,人不以训诿之,止罢其判。饿加皇太子侍读。文宗上文,好古学,是时,郑覃以经术进,起以敦博显,帝数访逮时政。因积雨,愿宽逐臣过恶,又短鲍叔终身不忘人过,以解帝锢人意。俄兼太常卿、礼仪使。帝题诗太子笏以赐,诏画像便殿,号“当世仲尼”,其宠遇如此。又使广《五位图》,俾太子知古今治乱。
起治生无检,所得禄赐为僮婢盗有,贫不能自存。帝知之,诏月益仙韶院④钱三十万。议者谓与玩臣分给,可耻也。起赖其入,不克让。
武宗立,为章陵卤簿使、东都留守。召为吏部尚书。帝患选士不得才,特命起典贡举。凡四举士,皆知名者,人伏其鉴。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夙儒兼宰相秩,前世所罕。入辞,帝劳曰:“公,国耆老,朕有阙,当以闻。”宴赐备厚。
起性友悌,播丧,哀戚加于人。嗜学,非寝食不辄废。天下之书无不读,一经目,弗忘也。庄恪太子薨,诏为哀册,词情凄惋,当世称之。
(节选自《新唐书·王起传》)
[注]①播:王播,王起之兄。②馈挽:运送粮饷。③廥:仓库。④仙韶院:当时宫中乐工伶人所住之处。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斥其余以市市:集市。 B.又使广《五位图》广:增补。
C.起赖其人,不克让赖:依靠。 D.嗜学,非寝食不辄废废:停止。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王起做事有成的一组是
①与播俱上疏请诏王智兴讨之 ②由是唐积咸出,民赖以生
③先修复,与民约为水令,遂无凶年 ④帝数访逮时政
⑤凡四举士,皆知名者,人伏其鉴 ⑥播丧,哀戚加于人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起关心百姓疾苦,不畏豪强。他任河中节度使时,遇到蝗旱灾害,下令各家各户不得储藏过多的粮食,惩处了仗势不听命令的神策士兵。
B.王起为人厚道,受人尊敬。他的门生李训想引荐他共同执政,于是授给他高官要职;后来李训遭受灾祸,人们因为王起厚道,并没有处分他。
C.王起为官有才有德,深受皇帝的宠爱。文宗不仅题诗给他,还下令让人给他画像,称他为当世仲尼;武宗任用他为相,也曾给他丰厚的赏赐。
D.王起缺乏管理家庭经济的能力。他所得的俸禄赏赐被僮仆奴婢偷走据为已有,结果自己贫穷不能生存,靠朝廷特意为他增加的三十万钱生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积雨,愿宽逐臣过恶,又短鲍叔终身不忘人过,以解帝锢人意。
(2)人辞,帝劳曰:“公,国耆老,朕有阙,当以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20分)
钱塘六井记
苏轼
潮水避钱塘而东击西陵,所从来远矣。沮洳斥卤①,化为桑麻之区,而久乃为城邑聚落,凡今州之平陆,皆江之故地。其水苦恶,惟负山凿井,乃得甘泉,而所及不广。唐宰相李公长源始作六井,引西湖水以足民用。其后刺史白公乐天治湖浚井,刻石湖上,至于今赖之。始长源六井,其最大者,在清湖中,为相国井,其西为西井,少西而北为金牛池,又北而西附城为方井,为白龟池,又北而东至钱塘县治之南为小方井。而金牛之废久矣。嘉祐中,太守沈公文通又于六井之南,绝河而东至美俗坊为南井。出涌金门,并湖而北,有水闸三,注以石沟贯城而东者,南井、相国、方井之所从出也。若西井,则相国之派别②者也。而白龟池、小方井,皆为匿沟湖底,无所用闸。此六井之大略也。
熙宁五年秋,太守陈公述古始至,问民之所病。皆曰:“六井不治,民不给于水。南井沟庳③而井高,水行地中,率常不应。”公曰:“嘻,甚矣,吾在此,可使民求水而不得乎!”乃命僧仲文、子圭办其事。于是发沟易甃④,完缉罅漏⑤,而相国之水大至,坎满溢流,南注于河,千艘更载,瞬息百斛。疏涌金池为上中下,使浣衣浴马不及于上池。而列二闸于门外,其一赴池而决之河,其一纳之石槛,比竹为五管以出之,并河而东,绝三桥以入于石沟,注于南井。
明年春,六井毕修,而岁适大旱,自江淮至浙右井皆竭,民至以罂缶贮水相饷如酒醴。而钱塘之民肩足所任,舟楫所及,南出龙山,北至长河盐官海上,皆以饮牛马,给沐浴。
余以为水者,人之所甚急,而旱至于井竭,非岁之所常有也。以其不常有,而忽其所甚急,此天下之通患也,岂独水哉?(摘编自《苏轼全集》)
【注】①沮洳斥卤:低洼潮湿的盐碱地。②派别:江河的支流。③庳:低下。④甃:井壁。⑤罅漏:缝隙,漏洞。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负山凿井 负:靠近
B.问民之所病病:疾病
C.率常不应 率:大抵
D.并河而东 东:向东流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六井修治措施的一项是
①绝河而东至美俗坊为南井②于是发沟易甃,完缉罅漏
③千艘更载,瞬息百斛④而列二闸于门外
⑤比竹为五管以出之⑥皆以饮牛马,给沐浴
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介绍钱塘城的形成和地理特征,为下文记钱塘六井的开凿和修治作了必要的铺垫。
B.钱塘六井的开凿始于宰相李长源,终于刺史白乐天,为百姓引来了西湖之水,解决了饮水问题。
C.陈述古到任后,组织人员对钱塘六井进行了修治,使六井在第二年的大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本文以记钱塘六井的开凿和修治为主体,但不局限于“记”,而借“记”发“议”,意在“记”外。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六井毕修,而岁适大旱,自江淮至浙右井皆竭,民至以罂缶贮水相饷如酒醴。
译文:
(2)以其不常有,而忽其所甚急,此天下之通患也,岂独水哉?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钱塘六井记
苏轼
潮水避钱塘而东击西陵,所从来远矣。沮洳斥卤,化为桑麻之区,而久乃为城邑聚落,凡今州之平陆,皆江之故地。其水苦恶,惟负山凿井,乃得甘泉,而所及不广。唐宰相李公长源始作六井,引西湖水以足民用。其后刺史白公乐天治湖浚井,刻石湖上,至于今赖之。始长源六井,其最大者,在清湖中,为相国井,其西为西井,少西而北为金牛池,又北而西附城为方井,为白龟池,又北而东至钱塘县治之南为小方井。而金牛之废久矣。嘉祐中,太守沈公文通又于六井之南,绝河而东至美俗坊为南井。出涌金门,并湖而北,有水闸三,注以石沟贯城而东者,南井、相国、方井之所从出也。若西井,则相国之派别者也。而白龟池、小方井,皆为匿沟湖底,无所用闸。此六井之大略也。
熙宁五年秋,太守陈公述古始至,问民之所病。皆曰:“六井不治,民不给于水。南井沟庳而井高,水行地中,率常不应。”公曰:“嘻,甚矣,吾在此,可使民求水而不得乎!”乃命僧仲文、子圭办其事。于是发沟易甃,完缉罅漏,而相国之水大至,坎满溢流,南注于河,千艘更载,瞬息百斛。疏涌金池为上中下,使浣衣浴马不及于上池。而列二闸于门外,其一赴池而决之河,其一纳之石槛,比竹为五管以出之,并河而东,绝三桥以入于石沟,注于南井。
明年春,六井毕修,而岁适大旱,自江淮至浙右井皆竭,民至以罂缶贮水相饷如酒醴。而钱塘之民肩足所任,舟楫所及,南出龙山,北至长河盐官海上,皆以饮牛马,给沐浴。
余以为水者人之所甚急而旱至于井竭非岁之所常有也。以其不常有,而忽其所甚急,此天下之通患也,岂独水哉?
(摘编自《苏轼全集》)
注:①沮洳(rù)斥卤:低洼潮湿的盐碱地。②派别:江河的支流。③庳(bēi):低下。④甃(zhòu):井壁。⑤罅(xià)漏:缝隙,漏洞。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于今赖之赖:依靠
B.问民之所病病:疾病
C.比竹为五管以出之比:并列
D.而岁适大旱适:恰逢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惟负山凿井,乃得甘泉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此六井之大略也是何楚人之多也
C.可使民求水而不得乎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D.绝三桥以入于石沟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六井修治措施的一项是(3分)()
①少西而北为金牛池②于是发沟易甃,完缉罅漏
③六井不治,民不给于水④而列二闸于门外
⑤比竹为五管以出之⑥皆以饮牛马,给沐浴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介绍钱塘城的形成和地理特征,为下文记钱塘六井的开凿和修治作了必要的铺垫。
B.钱塘六井的开凿始于宰相李长源,终于刺史白乐天,为百姓引来了西湖之水,解决了饮水问题。
C.陈述古到任后,组织人员对钱塘六井进行了修治,使六井在第二年的大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本文以记钱塘六井的开凿和修治为主体,但不局限于“记”,而借“记”发“议”,意在“记”外。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余 以 为 水 者 人 之 所 甚 急 而 旱 至 于 井 竭 非 岁 之 所 常 有 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