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历史备考专题复习中,如果老师要同学们对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趋势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概括,那么你认为下面各项中不够准确的是
A.从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 | B.从专制主义到政治民主 |
C.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 | D.从封建神学到科学理性 |
1927年10月15日北京《晨报》,:“湘省共产党大暴动,现已由最狂暴的时期而渐入收束时期。”“余(贲民)遂集合红军千人,枪有半数,抬炮五六门,窜抵浏阳南方文家市,尚未进驻牌楼。毛泽东从中指挥,似有窥浏之意。”此役之后
A.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 |
B.中共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
C.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
D.中共独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是日举行闭会,中山致闭会词。至三时许,此次全国国民党代表之重大会议,遂宣告闭幕。”——天津《大公报》(民国十三年)此次大会
A.宣告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
B.确立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 |
C.宣告国共首次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
D.标志着国共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赌博等。这在实质上
A.为反清排满制造根据 |
B.恢复汉人的生活习俗 |
C.提倡文明的社会生活 |
D.学习西方的生活习俗 |
甲午战争中,清代军枪炮大多购自美德英法等国,有的炮弹没有炸药,只有沙土,根本不能用。军舰的炮弹虽然“实储火药,然配储不多,且药线铁管仅实炭灰,故弹中敌船而不能裂。”材料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帝国主义纵容日本侵华,故意卖给中国假冒军火 |
B.清政府官员在购买军火中存在着腐败行为 |
C.炮弹的质量成为中国甲午战争战败的主要原因 |
D.洋务派的军工企业所产军火实际上不能使用 |
梁启超《变法通议》:“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寻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作者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中日现代化的意图 | B.寻找甲午战争中败日胜的历史原因 |
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 D.证明中国社会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