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流域汇流示意图,回答各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等高线弯曲最大处,一定形成集水线 |
B.等高线弯曲最大处,一定形成分水线 |
C.流域边界与某一条等高线完全重合 |
D.流域面积的大小与周围地形有关 |
有关该流域洪灾形成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不正确的是
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 |
B.气温升高→冰雪融化→洪水 |
C.地面坡度小→河道排水速度快→洪水 |
D.植物覆盖差→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 |
下图中XY线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PQ为锋面。回答下列问题。关于PQ锋面性质及雨区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冷锋,雨区位于PQ西北侧 | B.为暖锋,雨区位于PQ东南侧 |
C.为冷锋,雨区位于PQ东南侧 | D.为暖锋,雨区位于PQ西北侧 |
图中山脉东侧的地形地势特征是:
A.西高东低 | B.东高西低 |
C.北高南低 | D.南高北低 |
下图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中正确的是:
A.①比②风速大 | B.②比④气温高 | C.②比③气压低 | D.①比③云量少 |
读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回答下面问题。图中曲线中:
A.①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 B.②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
C.③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 D.④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
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A.太阳高度 | B.地势高低 | C.云量厚度 | D.植被状况 |
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
减少的趋势,其主要的原因:
A.云量增加 | B.气候变暖 | C.环境污染 | D.人口增加 |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回答下列问题。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大体为:
A.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
C.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
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A.海平面 | B.莫霍界面 |
C.岩石圈底部 | D.软流层中部 |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时间 地点 |
当日 |
次日 |
||
日出 |
日落 |
日出 |
日落 |
|
① |
9:00 |
23:00 |
8:58 |
23:02 |
② |
7:19 |
18:41 |
7:20 |
18:40 |
③ |
5:40 |
18:48 |
5:39 |
18:49 |
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 B.②①③ | C.①③② | D.③②① |
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
C.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 D.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