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史》一书记载:“1912年日本输华商品总值只有9000多万两白银,1919年增至2、4亿两;美国从1913年的3500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1、1亿两。日本由原来在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中占第六位上升到与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美国也大大超过了法国,在华的地位举足轻重。”以下对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理解错误的是( )
| A.日本、美国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 |
| B.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的经济侵略 |
| C.欧洲列强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 |
| D.列强在华的侵略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
《淮南子·本经》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②材料反映了仓颉造字的史实
③材料属于神话传说,没有价值④引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字发明的影响
|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④ |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明清小说时,把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哀悼基督》和通俗小说《三言两拍》《水浒传》放到了一起,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在一起不合适,前者属于艺术而后两者属于文学 |
| B.放在一起合适,都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社会背景下的产物,文学是世界的,是共通的 |
| C.放在一起不合适,因为它们不属于同一时代的文艺成就 |
| D.放在一起合适,都有力地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意思所指()
| A.楚辞体作品缺乏志向追求 | B.作者为屈原遗作的爱国志向所感动 |
| C.屈原应该投身于文学创作 | D.作者认为屈原的遭遇和结局不值得 |
下列材料中不能直接相互印证的是()
| A.“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行”与“昼观日,夜观星,晦观针” |
| B.天水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与《天工开物》中的造纸工序示意图 |
| C.雕版印刷术与《金刚经》卷子 |
| D.“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与“李杜诗篇万口传” |
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绘制的世界地图使中国人第一次从地图中看到了整个世界。但是玛窦把地图上第一条了午线的投影位置移动,把中国放在正中。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 A.便于观察并了解客观世界 | B.避免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不满 |
| C.在学术上不同意欧洲中心论 | D.当时中国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