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记载,北魏初年“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后来却纷纷“返旧墟”,导致这种变化产生的最主要因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
A.屯田制 | B.均田令 | C.征役制 ![]() |
D.雇募制 |
马丁·路德在一次布道中说:上帝的天国并不在于可以接触或看得见的外物,乃在于信仰。他说的“外物”包括()
①神职人员 ②苦修行善 ③阅读《圣经》 ④购买“赎罪券”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欧洲中世纪的绘画作品中很少留有作者的姓名,但到文艺复兴时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签名,甚至将自己的形象绘入其中。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
A.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
B.对宗教权威的认同 |
C.对教会腐败的批判 |
D.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
梁启超说:“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梁启超所说的欧洲“古学复兴”是指()
A.智者运动 | B.文艺复兴 |
C.宗教改革 | D.启蒙运动 |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米兰多拉说:“(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你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材料表达的主旨是( )
A.肯定人和人性 |
B.否定教皇权威 |
C.反对君主专制 |
D.提倡因信称义 |
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至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
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 | 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 |
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 | 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