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9分)
薛存诚,字资明,河东人。父胜,能文,尝作《拔河赋》,词致浏亮,为时所称。存诚进士擢第,累辟使府,入朝为监察御史,知馆驿。元和初,王师讨刘辟,邮传多事,上特令中官为馆驿使。存诚密表论奏,以为有伤公体。会谏官亦论奏,上乃罢之。转殿中侍御史,迁度支员外郎。裴垍作相,用为起居郎,转司勋员外、刑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改兵部郎中、给事中。琼林库使奏占工徒太广,存诚以为此皆奸人窜名,以避征役,不可许。咸阳县尉袁儋与军镇相竞,军人无理,遂肆侵诬,儋反受罚。帝怒,二敕继至,存诚皆执之。久之,上悟其诚,甚悦,命中使嘉慰之,由是擢拜御史中丞。
僧鉴虚者,自贞元中交结权倖,招怀赂遗,倚中人为城社,吏不敢绳。会于迪、杜黄裳家私事发,连逮鉴虚下狱。存诚案鞫得奸赃数十万,狱成,当大辟。中外权要,更于上前保救,上宣令释放,存诚不奉诏。明日,又令中使诣台宣旨曰:“朕要此僧面诘之,非赦之也。”存诚附中使奏曰:“鉴虚罪款已具,陛下若召而赦之,请先杀臣,然后可取。不然,臣期不奉诏。”上嘉其有守,从之,鉴虚竟笞死。洪州监军高重昌诬奏信州刺史李位谋大逆,追赴京师。上令付仗内鞫问。存诚一日三表,请付位于御史台。及推案无状,位竟得雪。
未几,再授给事中。数月,中丞阙,上思存诚前效,谓宰相持宪无以易存诚,遂复为御史中丞。未视事,暴卒。宪宗深惜之,赠刑部侍郎。存诚性和易,于人无所不容,及当官御事,即确乎不拔,士友以是称重之。(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三)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初,王师讨刘辟讨:征讨 |
B.倚中人为城社,吏不敢绳绳:约束,制裁 |
C.鉴虚罪款已具具:具体 |
D.不然,臣期不奉诏期:要求 |
以下六句话,全都表明薛存诚宁违抗皇命也要依法行事的一项是()
①存诚密表论奏,以为有伤公体②存诚以为此皆奸人窜名
③二敕继至,存诚皆执之④上宣令释放,存诚不奉诏
⑤上嘉其有守,从之,鉴虚竟笞死⑥存诚一日三表,请付位于御史台
A.①②④ | B.②③⑤ | C.③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薛存诚出生于书香门第,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后,初任幕僚,后入朝为监察御史。他在任给事中时,由于对袁儋一案处理得当而升迁。 |
B.鉴虚受贿一案,鉴虚贪赃金额巨大,薛存诚将其按律判罪。然而,鉴虚与宦官及朝廷内外官员联系广泛,案发后,权贵显宦纷纷为鉴虚说情。 |
C.薛存诚办案总是严肃认真,秉公执法,实事求是,既不放过一个恶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其行事风格令皇上也非常畏惧,屡次顺从他的意愿。 |
D.薛存诚被朝廷调任给事中,但后来朝廷却找不到比他更合适担任御史中丞的人选,所以仍把他请回,可惜未及到任,他却突然死亡。 |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咸阳县尉袁儋与军镇相竞,军人无理,遂肆侵诬,儋反受罚。
(2)及推案无状,位竟得雪。
(3)于人无所不容,及当官御事,即确乎不拔,士友以是称重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① 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②,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阴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六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十二年春乃得请。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A.改交阯道御史改:改任 |
B.趣言之趣:通“促”,赶快 |
C.褒表忠节节:节约 |
D.比王指挥诣狱还比:等到 |
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说明李时勉“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组是
①诏求直言②时勉言营建之非③对不屈
④时勉独正立⑤皇太子不宜远左右⑥遣其孙骥诣阙上书
A.②⑤⑥ | B.②③④ | C.①②⑥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时勉进谏仁宗,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 | |
B.李时勉性格刚毅耿直,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诚终被宣宗发现,因此受到了重用。 | |
C.李时勉待人平和宽厚,所以深得同僚和学生敬重。![]() |
D.成祖皇帝征求大臣的直言,却又把李时勉下诏入狱,还差点把他打死。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荀或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或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日:“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日:“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乡人多怀土犹豫,莫有随者,或独将宗族至冀州。而袁绍已夺馥位,待或以上宾之礼,或度绍终不能成大事,初平二年,或去绍从太祖。
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钟繇以问或,或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则见太祖问之,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 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这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
太祖将伐刘表,问或策安出,彧曰:“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已掩其不意。”太祖遂行。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或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或劳军于谯,或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荀或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亢父令除:授予官职。 |
B.天下有变,常为兵冲![]() |
C.其辞悖慢悖:悖逆。 |
D.太祖乃以绍书示彧示:给……看。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苟或有“王佐之才”的一组是()
①举孝廉,拜守宫令
②公能断大事,应变元方
③待或以上宾之礼
④可显出宛、叶而闻行轻进,已掩其不意
⑤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
⑥以彰殊勋,密以咨或
A.①③④ | B.①③⑤ | C.②④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彧年少的时候,南阳何颗就认为他不同寻常,很推重他。董卓之乱时,苟或辞官到了冀州,后来跟随太祖。 |
B.迎天子回都后,太祖接到袁绍给他的信,太祖看后勃然大怒,出入的举动和平常不同,大家都说是败给张绣的缘故,只有苟或认为有其他忧虑。 |
C.荀彧很有见识和谋略。他分析太祖在气度和谋虑上都胜过袁绍,即使袁绍目前实力雄厚,也难有所作为,太祖听了很高兴。 |
D.十七年,董昭等人说太祖功劳很大,应该晋升为国公;苟或却持异议,认为太祖兴义兵是为了匡扶朝廷,安定国家,不应该受封。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或疾留寿春,以忧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选自《宋史》)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姓怙势持官府怙:依仗、凭借 |
B.阴结党欲为内应阴:阴谋 |
C.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 |
D.焚香南向拜舞南向:面对南方 |
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组是()
①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②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③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④皆泣不能仰视。
⑤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 ⑥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④⑤⑥ | D.①②③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退去。 |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立庙。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金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下之下:使做……的下属 | B.幸勿杀我幸:希望 |
C.州罹兵烬罹:遭受 | D.留守叶衡雅重之雅:认为……高雅。 |
下列选项中,都能表现辛弃疾“慷慨有大略”的一组是()
①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②京大怒,欲杀弃疾
③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④京令弃疾奉表归宋
⑤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
⑥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
A.②⑤⑥ | B.②③④ | C.①④⑤ | D.①⑤⑥ |
选出对文段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僧人义端在耿京的军队中纠集了千余人,劝说他们隶属于自己,并且在一个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叛投金国。辛弃疾奉命追逃,不顾义端的求饶,杀了义端,得到了耿京的赞许。 |
B.辛弃疾在耿京的授意下奉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任命耿京为天平节度使,但这时耿京已被张安国和邵进杀害了。 |
C.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刚强正直,却未被采纳。 |
D.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及《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译文:
(2)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5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程琳字天球,永宁军博野人。举服勤辞学科,补泰宁军节度推官。权三司使范雍使契丹,命琳发遣三司使。太仓赡军粟陈腐不可食,岁且饥,琳尽发以贷民,凡六十万斛,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迁给事中、权知开封府。王蒙正子齐雄捶老卒死,贷妻子使以病告。琳察其色辞异,令有司验得捶死状。蒙正连姻章献太后家,太后谓琳曰:“齐雄非杀人者,乃其奴尝捶之。”琳曰:“奴无自专理,且使令与己犯同。”太后嘿然,遂论如法。
改三司使,出纳尤谨,禁中有所取,辄奏罢之。内侍言琳专,琳曰:“三司财赋,皆朝廷有也。臣为陛下惜,于臣何有?”帝然之。或请并天下农田税物名者,琳曰:“合而为一,易于勾校,可也。后有兴利之臣,复用旧名增之,是重困民,无已时也。”再迁吏部侍郎,遂参知政事,迁尚书左丞。时元吴反,犹遣使来朝,众请按诛之。琳日:“遣使,常事也,杀之不祥。”后使者益骄横,犬臣患之。琳日:“始不杀,无罪也;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国法也,又何患耶?”元吴死,谅祚立,方幼,三大将分治其国。议者谓可因此时,以节度使啖三将,使各有所部分,以弱其势,可不战而屈矣。琳曰:“幸人之丧,非所以柔远人,不如因而抚之。”议者惜其失几。既而遣使册命,夏人方围庆阳。琳曰:“彼若贪此,可缓庆州之难矣。”具礼币赐予之数移报之,果喜,即日迎册使,庆
阳之围亦解。
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琳持重不扰,前后守魏十年,度要害,缮壁垒,增守御备。植杂木数万,日:“异时楼橹之具,可不出于民矣。”人爱之,为立生祠。改武胜军,又换镇安军节度使。上书日:“臣虽老,尚能为国守边。”未报,得疾卒。赠中书令,谥文简。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程琳为官机智的一组是()
①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②臣为陛下惜,于臣何有③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
④具礼币赐予之数移报之⑤异时楼橹之具,可不出于民矣⑥臣虽老,尚能为国守边
A.①④⑤ | B.①③⑥ | C.②⑨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
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琳执法如山,不允许任何人凌驾于法律之上,王蒙正虽然与章献太后家联姻,但他的儿子王齐雄杀人,程琳同样对他进行依泫严惩。 |
B.程琳善于处理政事,元吴造反仍派使朝见,程琳力![]() |
C.程琳能从危机中捕捉时机,他受命赴庆阳册封,偏偏遇到夏人包围庆阳,他便把册封用的礼品财物转赐给夏人,从而解除了庆阳之围。 |
D.程琳非常体恤民生疾苦,他不但从不扰民,还主张合并天下农田税物名称以减轻百姓负担,百姓对他十分敬爱,为健在的他建立了祠庙。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各有所部分,以弱其势,可不战而屈矣。
(2)幸人之丧,非所以柔远人,不如因而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