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有时候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
中国近代有一不平等条约规定:“凡英民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处投禀,事官先行查察……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者,管事官均应听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该条款规定,使中国丧失了什么主权
A.领土主权 | B.贸易主权 |
C.关税主权 | D.司法主权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各邦保有一些民政自治权,而军事、外交、海关、货币、民法、刑法等权力均归中央政府。”上述内容反映出当时德国
A.有法西斯主义传统 |
B.仍然实行君主专制 |
C.实行君主立宪制 |
D.实行中央集权地方分权的联邦制 |
“我以我自己以及我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将以英国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他面色严肃地当众宣布接受宣言后戴上王冠。“这个宣言”
A.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
B.完善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
C.使英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
D.使首相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
1135年,在意大利北部的阿马尔菲发现了查士丁尼的《民法大全》原稿,这引起了意大利法学家的普遍关注和浓厚兴趣,于是波仑亚大学率先开展《民法大全》研究,逐渐吸引欧洲各国学生前往该校留学,最多时人数过万,形成了罗马法研究的发源地和第一个中心。该现象主要表明
A.意大利政府十分重视依法治国的理念 |
B.《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最完备的成文法 |
C.罗马法是近代欧洲国家法律的源泉 |
D.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最早从意大利兴起 |
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阐述道:“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这种法治观表现在《十二铜表法》中,最为确切的认识是
A.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 | B.私法之外自由民平等 |
C.废除贵族对法律的控制权 | D.野蛮的习惯法被废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