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与各先进国家相比,俄国人开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是比较容易的……第一,沙皇君主制在政治上的落后使得群众的革命攻击力量异常强大。第二,俄国落后使得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与农民反对地主的革命独特地结合起来。
------列宁《论俄国革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革命在相对落后的俄国发生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联)是如何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日本)宫崎市定《东洋近代史》
材料二该时期内(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费正清(美国)《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北方的强敌(契丹)一时既无法驱除,而建都开封,尤使宋室处一极不利的形势下……其对西北,亦复鞭长莫及,难于驾驭……宋代对外既如此不振,而内部又终年闹穷。而且愈闹愈凶,几于穷得不可支持……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的观点。
(2)材料二与材料一对宋代的认识有何一致性?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材料一的观点提供一份较为充分的史实依据。
(3)根据材料三,指出作者是如何评价宋代的?在评价宋代的问题上,材料一和材料三的观点为什么截然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5世纪末各种大发现造成新的世界市场。”“欧洲各国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战争,这场战争以尼德兰(指荷兰)脱离西班牙开始。”“由于交通工具的惊人发展——远洋轮船、铁路、电报、苏伊士运河——第一次真正地形成了世界市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2、25卷
材料二“大工业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个斗争成为普遍性,在……国家和国家之间,生存问题都决定于天然的或人为的生产条件的优劣,失败者被无情地除去。”“(资本主义会使)每一个对旧(世界性)危机的重演有抵消作用的要素,都包含着更猛烈得多的未来危机的萌芽。”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25卷
材料三资产阶级的工业和商业正为新世界创造这些物质条件,正像地质变革为地球创造了表层一样,只有在伟大的社会革命支配了资产阶级时代的成果,支配了世界市场和现代生产力,并且使这一切都服从于最先进的民族的共同监督的时候,人类的进步才会不再像可怕的异教神像那样,只有用人头做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指出“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资本主义本身不能克服世界性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提出这个观点的理由。
(3)20世纪的苏俄(联)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但它并没有实现材料三中所说的“伟大的社会革命”。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
(4)据上述材料,概括马克思关于世界市场的主要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雅典国家由公民大会管理,公民大会是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凡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雅典公民每隔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选出,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这50人组成所谓议员团,每年分为十段时间,每个议员团轮流执政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这种职务包括:筹备公民大会的开会,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陪审法庭包括6000名陪审法官,由抽签方法选出。
——苏联科学院《世界通史》
材料二代议制政体就是,全体人员或一大部分人民通过由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最后的控制权。……他们必须完全握有这个最后的权力,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他们高兴,他们就是支配政府一切行动的主人。
——【英】J·S·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三孟德斯鸠主张把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权力分开,使其分别属于三个不同的机构。他指出:不但三个权力不应该结合在一起,就是两个权力也不应集中在同一机构中。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同一个机关手中的话,……国家就将落到暴政下面。他还强调三个权力互相制约的重要性,尽管三个权力在某种程度上互相妨碍,但是三者还是可以协调运行的。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中的“选出的代表”是指哪种人?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关于公民权力的主张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一、三,说明雅典和孟德斯鸠关于国家权力的规定或主张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积极意义。
中英鸦片贸易以及由此引起的两次鸦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马克思研究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材料。马克思认为,对外贸易、暴力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依次演进,是资本世界增值运动进程中的“三位一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十六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对外贸易的扩大,虽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幼年时期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基础。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中,由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必然性,由于这种生产方式要求不断扩大市场,它成为这种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材料二这个新的王朝害怕外国人会支持一大部分中国人在中国被鞑靼人征服以后大约最初半个世纪里所怀抱的不满情绪。……妨碍对华出口贸易迅速扩大的主要因素,是那个依靠小农业与家庭工业相结合而存在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
——《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
材料三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材料四在这场决斗(指鸦片战争)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的悲歌。
——《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
材料五马克思在《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中指出:“在现代的社会条件下,到底什么是自由贸易呢?这就是资本的自由,排除一些仍然阻碍着资本前进的民族障碍,只不过是让资本能充分地自由活动罢了。”因此,不平等条约的“不平等性”就体现在“英国垄断”前提的设置上,友好条约贩卖的东西正是剥削秩序。
——《鸦片贸易、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你如何理解“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十六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这句话?
(2)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对外贸易、暴力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依次演进,是资本世界增值运动进程中的‘三位一体’”这一观点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有人者(古之人君)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彼西人之言曰:唯天生民,各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第务令毋相侵损而已。侵人自由者,斯为逆天理,贼人道。……故侵人自由,虽国君不能,而其刑禁章条,要皆为此设耳。……自其自由平等以观之,……人人得以行其意,中其言,上下之势不相悬隔,君不甚尊,民不甚贱。
——王栻《严复集》第1册
材料三欲为立宪之国,必先有立宪之君,又必有立宪之民而后可。立宪之君者,知其身为天下之公仆,眼光心机,动及千年,而不计一姓一人之私刑。
——王栻《严复集》第2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是针对理学的什么观点提出来的?它主要反映了哪一阶层的要求?
(2)材料二中的“唯天生民,各具赋畀”是指什么思想?如何理解“其刑禁章条,要皆为此设耳”这句话?
(3)依据材料一、二,对比黄宗羲与严复在思想来源和人的诉求两方面的不同点。
(4)对比材料一、三,黄宗羲与严复在如何看待君主制度的问题上有何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