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典礼》中这段文字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经营状态
| A.工场手工业 | B.家庭手工业 | C.官营手工业 | D.民营手工业 |
“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这也不是江水呀,这是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上述文字有历代咏叹三国史事第一的美誉。从文学体裁上看,这段文字属于()
| A.元曲 | B.宋词 |
| C.唐传奇 | D.汉赋 |
唐末至宋初,中国政坛有“不相南人”的说法。宋真宗以南方人王钦若为宰相,首开先河,此后担任宰相的南方人逐渐增多。到王安石变法时,提倡变法的熙宁新党,大多是南方人。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是 ()
| A.经济重心南移带动政治中心南移 | B.变法更符合南方人的利益 |
| C.南方士林风气更加的激进和开明 | D.宰相王安石大力提拔同乡 |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为神武门。此制度旨在()
| A.维护皇权独尊 | B.倡导尊老爱幼 |
| C.强化尊卑等级 | D.凝聚血脉亲缘 |
历史学家葛兆光在《宅慈中国》一书中有如下论述:唐人有“海纳百川”的“天下共主”的气度,把自己家门大开着,任外族人把中国书籍随意抄回去,并不觉得这就泄露了国家机密。及至宋代,汉族对强大外敌普遍的焦虑和紧张,使这种文化馈赠就有了限制,朝廷不允许中国书籍随意流出,尤其贩卖“禁书、阴阳、历算、兵书、敕令、时务、边机、地理”给“外人”是要判刑的。对于中国思想史上这一变化,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宋代文化风气相比唐代变得内向 |
| B.宋朝人的国家安全意识得到加强 |
| C.宋代的边疆危机是引起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 |
| D.宋朝的文化政策是清代闭关锁国政策的渊源 |
地区建制沿革和机构的设置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以下是江西地区部分时期建制或机构设置的历史沿革:“豫章郡——江南西道——江南西路——江西巡抚”,其对应的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 A.秦朝——唐朝——宋朝——明朝 |
| B.秦朝——唐朝——元朝——明朝 |
| C.汉朝——唐朝——宋朝——清朝 |
| D.汉朝——元朝——明朝——清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