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方山子传
(宋)苏 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注释】方山子,即宋陈慥,字季常。万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苏轼在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推崇
B.晚乃遁于光、黄间遁:隐居
C.余既耸然异之耸:通“怂”,惊讶
D.见方山子从两骑从:跟随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吾尝跂而望矣
B.过岐亭,适见焉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因宾客之乡入门谢罪
D.亦足以富乐奚以知其然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山子是个隐士,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文中几次写他的一些旧时往事,作者有意识地通过前后两种生活的对比来丰富其形象。
B.作者描写自己与方山子一起射猎和论兵的情景,旨在表现方山子并非真正的隐逸之士,随时准备驰骋当世。
C.末段以光、黄间其他“阳狂垢污”的“异人”来衬托方山子,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及其同类异人的生活的向往。
D.作者与方山子之间有微妙的情感联系,“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一句与苏轼被贬黄州相照应。本文也可以说折射了作者在黄州的一种心态。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⑴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⑵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寇瑊,字次公,汝州临汝人。擢进士,授蓬州军事推官。李顺余党谢才盛等复起为盗,瑊设方略,擒送京师。徙开封推官。会施州蛮叛,转运使移瑊权领施州。先是,戍兵仰他州馈粮,瑊至,请募人入米,偿以盐,军食遂足,而民力纾。未几,溪南蛮复内寇,瑊率众擒其酋领戮之,以白芀子弟数百人筑栅,守其险要。迁殿中侍御史,为开封府判官。尝奏事,帝询施州备御之术,因谕之曰:“东川控蛮夷,尔功已试,其为朕镇抚之。”命为梓州路转运使。天禧中,河决澶渊。瑊视役河上,堤垫数里,众皆奔溃,而瑊独留自若。须臾,水为折去,众颇异之。迁工部郎中,上言:“契丹约和以来,河北减戍卒之半,而复刺土兵,其实益三分之一,而塞下军储不给。请行入中、凿头、便籴三说之法。”入为三司度支副使。未几,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益州。仁宗即位,迁给事中。瑊与丁谓厚善,帝谓辅臣曰:“瑊有吏干,毋深谴也。”徙邓州,坐失举,降少府监、知金州,复右谏议大夫。会河决,徙知滑州,总领修河。既而以岁饥令罢役,瑊言:“病民者特楗刍耳,幸调率已集,若积之经年,则朽腐为弃物,后复兴工敛之,是重困也。”乃再诏塞河。河平,擢枢密直学士。明年,复给事中、知秦州,又坐失举夺一官。召权三司使,复其官如故。时有议茶法者,帝访以利害,瑊曰:“议者未知其要尔。河北入中兵食,皆仰给于商旅。若官尽其利,则商旅不行,而边民困于馈运,茶法岂可以数更?”帝然之。权知开封府,戚里有殴妻至死,更赦事发者。太后怒曰:“夫妇齐体,奈何殴致死邪?”瑊对曰:“伤居限外,事在赦前,有司不敢乱天下法。”卒免死。天圣末,再使契丹,未行而卒。
(节选自《宋史·寇瑊传》)
[注] ①垫:陷沉。②入中、凿头、便籴:宋代官府购置边境粮草的三种物流手段。③楗刍:堵塞河堤决口的竹木土石材料。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戍兵仰他州馈粮     仰:依靠
B.军食遂足,而民力纾纾:宽缓
C.未几,溪南蛮复内寇寇:侵扰
D.水为折去,众颇异之折:减少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寇瑊吏治才干的一组是(3分)(  )
①瑊设方略,擒送京师
②偿以盐,军食遂足
③众皆奔溃,而瑊独留自若
④河平,擢枢密直学士
⑤皆仰给于商旅
⑥有司不敢乱天下法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寇瑊消除盗患有方,平定蛮夷得力。谢才盛等人为盗,寇瑊设计擒获他们移送京城;在与南蛮的交战中,寇瑊斩获其首领,并派人守其险要。
B.寇瑊出谋划策,忠心为国。在任工部郎中期间,针对与契丹议和之后,河北边关守军供给的变化,建言朝廷实行多种政策来解决问题。
C.寇瑊治河有道,成绩显著。黄河决口,寇瑊受命负责修河之事,百姓因为灾荒停止修河工事,寇瑊上奏建议此时应继续治河工程,获得皇帝准许。
D.寇瑊恪尽职守,敢于直言。针对有人议论茶法之事,皇帝征询寇瑊的看法,寇瑊从商人、百姓实际利益出发,直言变更之弊,得到皇帝认可。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谕之曰:“东川控蛮夷,尔功已试,其为朕镇抚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官尽其利,则商旅不行,而边民困于馈运,茶法岂可以数更?(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王登,字景宋,德安人。少读书,喜古兵法,慷慨有大志,不事生产。出制置使孟珙幕府,久之,权知巴东县。献俘制置司,登念奋自书生,不拜,吏曰:“不拜则不敢上。”难之,竟弃功去。淳祐四年,举进士,调兴山主簿。明年,制置使李曾伯经理襄阳,登在行,以积功升,寻以母忧去。及吴渊为制置使,边事甚亟,因忆弟潜盛言王登才略,具书币招之。登方与客弈,发书,衣冠拜家庙,长揖出门,问牛几何,可尽发犒师。渊慨然曰:“事亟矣,奈何?”登曰:“亟呼诸将共议。”众至,欢跃曰:“景宋在此。”渊曰:“汝辈欲西门出,景宋欲从方城,如何?”众曰:“惟命!”登曰:“用兵患不一,登书生,不过冯轼观战,请五大帅中择一人为节制。”渊曰:“请监丞出,正谓此也。”即书银牌曰:“监丞代某亲行,将士用命不用命,赏罚毕具申。”登至沙市,椎牛酾酒,得七千人,誓曰:“登与诸将义同骨肉,今日之事,登不用命,诸将杀登以献主帅;诸将有一不用命,登有制札在,不敢私也。”众股栗听命,竟立奇功于沮河。赵葵为制置使,见登握手曰:“景宋一身胆,惜相见晚也。”俾参宣抚司兼京西两节。马光祖为制置使,辟充参谋官,迁军器少监、京西提点刑狱。登威声日振。有余思忠及徐制几谗于光祖曰:“京湖知有王景宋,不知有马制置,非久易位矣。”光祖疑焉,出登屯郢州,后以干办钟蜚英调护,情好如初。开庆元年,登提兵援蜀,约日合战。夜分,登经理军事,忽绝倒,五藏出血。幕客唐舜申至,登尚瞪目视几上文书,俄而卒。它日,舜申舟经汉阳,有蜀声呼唐舜申者三,左右曰:“景宋声也。”是夕,舜申暴卒。
(节选自《宋史·王登传》)
[注] ①监丞:王登曾任监丞。②干办:官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及吴渊为制置使,边事甚亟     亟:紧急
B.用兵患不一一:统一
C.登有制札在,不敢私也私:偏私
D.众股栗听命,竟立奇功于沮河竟:竟然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王登奉公勤勉、做事尽力的一组是(3分)(  )
①登念奋自书生,不拜
②问牛几何,可尽发犒师
③登书生,不过冯轼观战
④登不用命,诸将杀登以献主帅
⑤京湖知有王景宋,不知有马制置
⑥登尚瞪目视几上文书,俄而卒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登性格刚直不屈。在代理巴东县知县时,他到制置司去献俘虏,想到自己从读书人起家,便不肯下拜,小吏就为难他,他竟然放弃功劳而离去。
B.王登能垂范效命。在沙市,他宰牛斟酒得七千人,又说自己同各位将领义同骨肉,如果自己不效命,各位将领可杀了他来献给主帅,以激励士气。
C.王登曾遭人陷害。马光祖做制置使时,随着王登威名扩大,余思忠和徐制几进谗言挑拨,结果王登被贬出京城屯守郢州,后因人调解,他们才情好如初。
D.王登能尽忠职守,鞠躬尽瘁。开庆元年,王登在半夜料理军中事务时,忽然昏倒,五脏出血。唐舜申赶到时,他还看着几案上的文书,不久就去世了。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登方与客弈,发书,衣冠拜家庙,长揖出门,问牛几何,可尽发犒师。(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日,舜申舟经汉阳,有蜀声呼唐舜申者三,左右曰:“景宋声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蔡景历字茂世,济阳考城人也。景历少俊爽,有孝行,家贫好学,善尺牍,工草隶。为海阳令,政有能名。
陈武帝镇朱方,素闻其名,以书要之。景历对使人答书,笔不停辍,文无所改。帝得书,甚加钦赏,即日授征北府中记室参军,仍领记室。
衡阳献王昌为吴兴太守,帝以乡里父老,尊卑有数,恐昌年少接对乖礼,乃遣景历辅之。承圣中,还掌记室。武帝将讨王僧辩,独与侯安都等数人谋之,景历弗之知。部分既毕,召令草檄,景历援笔立成,辞义感激,事皆称旨。及受禅,迁秘书监、中书通事舍人,掌诏诰。
文帝即位,复为秘书监,舍人如故。以定策功,封新丰县子,累迁散骑常侍。文帝诛侯安都,景历劝成其事,以功迁太子左卫率,进爵为侯,常侍、舍人如故。
太建五年,都督吴明彻北侵,所向克捷,大破周梁士彦于吕梁,方进围彭城。时宣帝锐意河南,以为指麾可定,景历称师老将骄,不宜过穷远略。帝恶其沮众,大怒,犹以朝廷旧臣,不加深罪,出为豫章内史。及吴明彻败,帝追忆景历前言,即日追还,以为征南鄱阳王谘议。数日,迁员外散骑常侍,兼御史中丞,复本爵封,入守度支尚书。旧式拜官在午后,景历拜日,适逢舆驾幸玄武观,在位皆侍宴,帝恐景历不预,特令早拜,其见重如此。
卒官,赠太常卿,谥曰敬。十三年,改葬,重赠中领军。祯明元年,车驾亲幸其宅,重赠景历侍中、中抚将军,谥曰忠敬,于墓所立碑。
景历属文,不尚雕靡,而长于叙事,应机敏速,为当时所称。有文集三十卷。
(选自《南史·卷六十八·列传五十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书要之 要:邀请
B.仍领记室领:兼任
C.所向克捷克:战胜
D.景历称师老将骄老:年迈

以下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蔡景历“善尺牍”的一组是(3分)(  )
①素闻其名,以书要之
②召令草檄,景历援笔立成
③辞义感激,事皆称旨
④谥曰忠敬,于墓所立碑
⑤不尚雕靡,而长于叙事
⑥中书通事舍人,掌诏诰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蔡景历年少时英俊清朗,具有孝顺的品行,家贫好学,善文辞,善写草书和隶书。善文辞这一长处,成为他以后步入仕途的有利条件。
B.由于陈武帝的信任,蔡景历被派辅佐衡阳献王陈昌,他还参与了讨伐王僧辩的计划的制订,并起草征讨檄文,内容都符合武帝的旨意。
C.蔡景历有为政才能,深受皇帝器重。担任海阳令时,就以能干著名。太建五年,皇帝特意下令更改蔡景历封官时间,以便让他参加宴饮。
D.蔡景历死在任上,追赠太常卿。后来又两次追赠,祯明元年,皇帝车驾亲到他的宅第,并在墓地为他立碑,这些都是为了表彰他尽忠国事。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以乡里父老,尊卑有数,恐昌年少接对乖礼。(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恶其沮众,大怒,犹以朝廷旧臣,不加深罪。(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已,督安南军饷。
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
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正统五年正月卒,年七十八。成化初,赠谥忠宣。
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选自《明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皆报可             报:上报
B.帝察其妄,不问妄:荒谬
C.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赞:辅助
D.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孚:信服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黄福“关爱百姓”的一组是(3分)(  )
①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
②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
③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
④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
⑤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
⑥忧国忘家,老而弥笃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黄福作为六朝元老,颇受皇帝器重。太祖越级提拔他;成祖虽把他列入奸党名列,但仍重用他;英宗时,他开启了留都的文臣参与机务的先河。
B.黄福为政有方,处理政事有条不紊。安南初定,事务繁杂,他因事制宜,编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向当地父老宣讲皇帝的恩德和旨意。
C.黄福为人正直,爱憎分明。他对被贬到交阯的官员加以救助和周济,并且和他们共事。而对恃宠欺压百姓的马骐,黄福则多次加以压制。
D.黄福为官清廉。他自己的生活非常节俭,家资仅够妻子儿女衣食之用,所得的俸禄,只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罢了。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而随从高祖。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高祖东下平建业,稍为主书,散财聚士,常思用。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征南将军常山王元昭等率马步十五万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庆之欲逆战,韦放以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我军势,兵法所谓以逸待劳,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去我既远,必不见疑,及其未集,须挫其气,出其不意,必无不败之理。且闻虏所据营,林木甚盛,必不夜出。诸君若疑惑,庆之请独取之。”于是与麾下二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乃还与诸将连营而进,据涡阳城,与魏军相持。自春至冬,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欲退师。庆之杖节军门曰:“共来至此,涉历一岁,糜费粮仗,其数极多。诸军并无斗心,皆谋退缩,岂是欲立功名,直聚为抄暴耳。吾闻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须虏大合,然后与战。审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诏。”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衔枚夜出,陷其四垒,涡阳城主王纬乞降。高祖嘉焉,赐庆之手诏曰:“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
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率众七万楚州,刺史桓和陷没,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庆之收之以归。进号仁威将军。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赈给,多所全济。州民李升等八百人表请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十月,卒,时年五十六。赠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谥曰武。
《梁史·列传第二十六》
【注】①衔枚:横衔枚于口中,以禁喧哗。枚形似箸,可系于颈上。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财聚士,常思用效:效力
B.我军势沮:阻拦
C.魏遣将侯景率众七万楚州寇:侵犯
D.景弃辎重走:逃跑

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陈庆之骁勇善战的一组是
①散财聚士,常思效用②今日犯者,便依明诏
③诸君若疑惑,庆之请独取之④庆之衔枚夜出,陷其四垒
⑤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⑥于是与麾下二百骑奔击,破其前军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庆之年少时就跟随高祖,高祖喜欢下棋,而且通宵达旦地下,在其他的侍从睡了的情形下,只有陈庆之一招呼就来,高祖对他格外赏识。
B.曹仲宗等因种种原因想撤军,但遭到陈庆之的反对,他拿着节仗在军门前鼓励军队,敌军已无战斗之心,都思谋退却,这正是我们成就功名的时候。
C.陈庆之善于用兵。北魏的援军部队构建城垒分兵牵制,陈庆之率军衔枚夜袭,攻破其中四座城垒,迫使涡城守将王纬请求归降。
D.战胜侯景军队的那年,豫州闹饥荒,陈庆之开仓放粮救灾,使得大部分灾民得到救济。豫州的百姓请求为他树碑颂德,也被皇帝批准了。

把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我既远,必不见疑,及其未集,须挫其气,出其不意,必无不败之理。
(2)自春至冬,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