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注:①辟雍:太学名。 ②宦寺:宦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愿亟窜之远方窜:放逐
B.留以旌直臣旌:表彰
C.国之重事,黜幽陟明陟:提升
D.安得此不详语详:详细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 (   )                  
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⑤辞益坚,曰:“宁饿死。”     ⑥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
B.童贯、黄经臣、卢航狼狈为奸,权倾朝野,士大夫都敢怒不敢言,陈禾挺身而出,先上书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指出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国家危害严重。
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陈禾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
D.王黼刚刚执掌大权时,陈禾对他十分鄙视,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于是一再坚决要求辞官。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
(2)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材料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名。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中而不由,哀哉!”
(孟子·离娄章句上)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唐邕,字道和,太原晋阳人也。其先自晋昌徙焉。邕少明敏,有材干。初直神武外兵曹,以干济见知,擢为文襄大将军督护。文襄崩,事出仓卒,文宣部分将校,镇压四方,夜中召邕支配,造次便了。帝甚重之。文襄崩,邕必陪从,专掌兵机,承受敏速。自军吏已上劳效由绪,无不谙练,占对如响。或御前简阅,邕多不执文簿,唱官名未尝谬误。七年,于羊汾堤讲武,令邕总为诸军节度。事毕,仍监宴射之礼。亲执其手,引至太后前,坐于丞相斛律金上。启太后云:“邕一人当千。”仍别赐钱采。邕非唯强济明辩,亦善揣上意,是以委任弥重。帝尝白太后云:“邕手作文书,口且处分,耳又听受,实是异人。” 一日中六度赐物。又尝解所服青鼠皮裘赐邕云:“朕意在与卿共弊。” 后谓邕云:“高德正妄说卿短,而荐主书郭敬,朕已杀之。卿劬劳既久,欲除卿作州,频敕杨遵彦求堪代卿者,如卿实不可得,所以遂停。”文宣或切责侍臣云:“观卿等,不中与唐邕作奴!”其爱遇如此。
后拜所护军将军,从武成幸晋阳,帝至武军驿,因醉责虞候都督范洪,将杀之。邕谏,以为若非酒行戮,族诛人无所怨;假实有大罪,因酒杀人,恐招横议。洪因得免死。邕又以军人教习田猎,依令十二月,月别三围,以为疲弊,请每月两围。帝从之。邕政颇严酷,然抑挫豪强,公事甚理。寻除中书监,仍侍中,迁尚书右仆射。
武平初,坐断事阿曲,为御史所劾,除名。久之,以旧恩,复除将军、开府,累迁尚书令,封晋昌王。隋开皇初,卒。
(取材于《北史·列传第四十三》)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宣部分将校,镇压四方部分:指挥,分派
B.夜中召邕支配,造次便了了:完结,停当
C.邕又军人教习田猎田:田地,农田
D.武平初,坐断事阿曲阿:偏袒,庇护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其先自晋徙焉置杯焉则胶
B.令邕总为诸军节度为御史所劾
C.联已杀之久之,以旧恩,……
D.不中与唐邕作奴失其所与,不知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自军吏已上劳效出绪,无不谙练
从军吏以上,对他们的功绩缘由,(唐邕)无不熟悉
B.启太后云:“邕一人当千。”
(文宣帝)对太后说:“唐邕一人就应当赏赐千金。”
C.后拜护军将军,从武成幸晋阳。
(唐邕)后来被封为护军将军。跟随武成帝到达晋阳
D.邕政颇严酷,然抑挫豪强,公事甚理

唐邕施政颇为严酷,但敢于(压制)打击豪强,处理公事非常合理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邕聪明能干,反应敏捷,记忆力强,因而颇得器重
B.太后多次赏赐唐邕,高德正底毁唐邕,被皇帝处死
C.武成帝要处死范洪,唐邕据理力谏,范洪得以幸免
D.唐邕被几代帝王恩宠,后被封王,一直活到随朝初年

阅读延伸题:第I卷文言文中,唐邕两次直言进谏都得到了皇帝采纳,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结合现实,请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凡人各贤其所说,而说其所快。世莫 不 举 贤 或 以 治 或 以 乱 非 自 遁 求 同 乎 己 者 也 己 未 必 得 贤而求与 己 同 者 而 欲 得 贤 亦 不 几 矣 使 尧度 舜 则 可 使 桀 度 尧,是犹以升量石也。
(取材于《淮南子·缪称训》)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龚氏世耕谷升之里,至春所公,始读书为儒。公名大器,为诸生时,即拓落有大度,人稀见其喜愠之色。家酷贫,舌耕犹不给,环堵萧然。公于于然,略无几微侘傺。性舒缓,善诙谐,虽至绝粮断炊,犹晏然笑语。其发奇中,令人绝倒。或横逆之来,人大不堪者,公受之怡然,旋即忘之,不复省忆也。
为诸生,屡试皆高第,而连踬场屋。凡应试者,多先榜归。公独徐徐候榜出,阅罢,徐徐看新孝廉赴宴,买贤书数册,然后束装。失意者或藏匿避人,公独与得意人无异。岁以为常。至四十余,始举于乡。赴公车,同事者以年老慢易之,曰:“公即当谒《广文选》,迁一老别驾足矣,何得同我辈上春官乎!”公笑而谢之。如此者数四,竟笑而谢之,无忤也。然公即以明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嗣后佐广西、江西、浙江、南直隶藩臬,为河南布政使。皆平易近民,所之号为“龚佛”
公不为苛清矫激之行,又素俭,所得禄入,自营产业之外,分给族人。居家时闻政有不便民者,公即入告邑长令,语甚激切。长令素重其人,悉听之。
公以藩长致政归,年七十余矣。每至四节之会,簪袍烂然,人以此荣之。公能诗,与诸子诸孙唱和,推为南平社长。一日,公之子偕予兄及诸甥游石洲,以公老,难于往来,弗约。已至洲,方共饮酒,拾石子,俄见雪浪中有舠迅疾而下,中有一老翁踞胡床,指麾江山,旁若无人。互相猜疑,逼视之,则公也。舟已近,公于舟中大呼曰:“何为遂弃老子耶!”登洲,即于洲上舞拳数道,以示勇。诸人皆大笑极欢,至深夜乃归。各分韵记游,公归,诗已成,即于灯下作蝇头细字书之。明日黎明,遣使持诗遍示诸人。俱以游倦晏起,不得一字,皆大笑。
(节选自袁中道《龚春所公传》,有删改)
注释:①连踬场屋:科考接连受挫。②别驾:官职名。③春官:礼部,上春官指上礼部考试。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发奇中,令人绝倒绝倒:极为佩服
B.同事者以年老慢易之易:轻视
C.每至四节之会,簪袍烂然烂:光鲜亮丽
D.俱以游倦晏起晏:安逸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然公即以明年成进士

A.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公不为苛清矫激之行
B.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逼视之,则公也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诸人皆大笑极欢,至深夜乃归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家酷贫,舌耕犹不给,环堵萧然。
(春所公)家境极其贫寒,(他)教书可生活还是难以为继,家徒四壁。
B.阅罢,徐徐看新孝廉赴宴,买贤书数册,然后束装。
(春所公)阅榜后,安然地看着新晋孝廉去赴宴,又买了几本好书,然后收拾行囊。
C.皆平易近民,所之号为“龚佛”。
(春所公)总是平易近人,所到之处他都被称为“龚佛”。
D.居家时闻政有不便民者,公即入告邑长令,语甚激切。

闲居时听到有不利于百姓的政令,春所公就去官府控告邑长令,言辞很是激烈直率。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所公性情从容,为人大度,别人待他横暴无礼,他也泰然受之。
B.春所公质朴节俭,乐善好施,把所得俸禄,全部都用来接济百姓。
C.春所公工于写诗,很有才情,游罢石洲,分韵记游之诗已完成。
D.春所公年过七旬仍童心未泯,和晚辈诗词唱和,同嬉同游,其乐融融。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1)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分别体现了孔子和孟子对天下局势治乱的态度。
B.孔子认为国家的政治不应该由大夫来掌握,而应该由平民执行,体现了他民主的思想。
C.孔子认为国家的大事如果由诸侯来掌握是很危险的事情。
D.孟子认为道是不应该为人的喜恶而随意改变的。

(2)用自己的话评论一下这两段文字中孔子和孟子观点的差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