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已知:A、B、C、D、E、F、X为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七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的基态原子有3个不同的能级,各能级中电子数相等;D的基态原子2p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与B原子的相同;D2-离子与E2+离子具有相同的稳定电子层结构;F有“生物金属”之称,F4+离子和氩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X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84s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D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元素符号)。
(2)在A元素与上述其他元素形成的分子中,其中心原子为sp3杂化的分子式为    。(写出2种即)
(3)与C同族、且位于第四周期元素所形成气态化物的电子式为                   ,它属于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其沸点低于C的氢化物的沸点,主要原因是                 
(4)F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5)E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后面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填“大”或“小”)。
(6)氢气是理想的清洁能源,X元素与镧(La)元素的合金可做储氢材料,该合金的晶胞如右图所示,晶胞中心有一个X原子,其他X原子都在晶胞面上,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其摩尔质量为,则该晶胞的体积是    。(请列出算式)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4分).A、B、C、 D、 E五种溶液分别是NaOH、 NH3·H2O、 CH3COOH 、HCl 、NH4HSO4中的一种。常温下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1 L pH=3的A溶液分别与0.001mol·L1xL B溶液、0.001mol·L1yL D溶液充
分反应至中性,x、y大小关系为: y<x
②浓度均为0.1mol·L1A和E溶液,pH:A<E;
③浓度均为0.1mol·L1C与D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酸性。
回答下列问题:
(1)D是溶液,判断理由是
(2) 用水稀释0.1 mol·L1B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填写序号)
;②
c(H+)和c(OH-)的乘积④ OH的物质的量
(3)OH浓度相同的等体积的两份溶液A和E,分别与锌粉反应,若最后仅有一份溶液中存在锌粉,且放出氢气的质量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①反应所需要的时间E>A②开始反应时的速率A>E
③参加反应的锌粉物质的量A="E" ④反应过程的平均速率 E>A
⑤A溶液里有锌粉剩余⑥E溶液里有锌粉剩余
(4)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B和C混合后溶液,升高温度(溶质不会分解)溶液pH随温度变化如下图中的_________曲线(填写序号) 。

(5)室温下,向0.01mol·L1 C溶液中滴加0.01mol·L1 D溶液至中性,得到的溶液中所有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部分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有关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的部分产物已略去)。

已知:E为红棕色固体,K为浅绿色溶液;反应①、②都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反应;B、C、D、H是单质;B、C、D、F、G、H常温下是气态; F、P 和H的水溶液均具有漂白作用,且F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N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化合物G为四原子10电子分子,化合物M由两种元素组成,分子内共有58个电子。
(1)写出F的化学式、P的电子式
(2)在G的水溶液中,阳离子浓度最大的是(用离子符号表示)
(3)写出K与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G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在实验室中,向饱和H水溶液中加入CaCO3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制得浓度较大的P的水溶液。用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加以解释

2004年是俄国化学家马科尼可夫逝世100周年,马科尼可夫因提出碳碳双键加成规则而著称于世,该规则的应用之一即是确定卤化氢不对称烯烃(主要是指的两个碳原子上连接不同数目氢原子的烯烃)反应时的主要产物。具体表述为:HX与烯烃加成所得主要产物应是卤原子加在含氢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的产物。
现有如下反应过程:
⑴写出有机物A和C的结构简式:A:;C:。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有机物B:          
⑵上述反应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是:
⑶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⑷在E的多种同分异构体中,有一种同分异构体F具有环状结构,且无甲基,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写出F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甲醇燃料电池(DNFC)被认为是21世纪电动汽车最佳候选动力源。
(1)101 kPa时,1 mol CH3OH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热量726.51 kJ,则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左图。甲醇进入极(填“正”或“负”),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3)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H =-49.0KJ/mol
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上右图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③下列措施中能使n(CH3OH)/n(CO2)增大的是
A.升高温度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 D.再充入1molCO2和3molH2

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纯净物A、B、C、D、E是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物质A与物质B之间的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E可能与A、B两种物质中的某种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C是离子化合物,D是一种强碱,写出C的一种化学式
(2)若E的水溶液呈现弱酸性,D是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化合物。
①用电离方程式解释D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原因。

②用等式表示E与NaOH溶液反应后生成正盐的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

(3)若C是一种气体,D是一种强酸,则:
①C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有人认为“浓H2SO4可以干燥气体C”。某同学为了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浓H2SO4中未发现有气体逸出,且变为红棕色,则你得出的结论是

③已知常温下物质A与物质B生成1mol气体C的△H为-57.07kJ·mol1,1 mol气体C与H2O反应生成D溶液和E气体的△H为-46kJ ·mol1,写出物质A与物质B及水生成D溶液的热化学方程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