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制果醋的发酵装置,其中a、b、c为控制开关,d为过滤膜。请分析回答:

(1)果酒制果醋的反应式为            
(2)该发酵装置的一个缺点是            。图中C装置的作用是            
(3)若要从生产的果醋中分离纯化出所用的微生物,则具体
方法应是:
第一步:配置培养基。该培养基必须含有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基本营养成分。
第二步:灭菌。对培养基用——方法进行灭菌。
第三步: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____和____。
第四步:培养。在适宜温度下培养时是否需要提供氧气?            。一般用         的方法进行培养,这样可以防止            
第五步:挑选符合要求的菌落。
(4)如果将该装置改为果酒的发酵装置,在利用酵母菌制作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          。在制作果酒过程中,B装置内的pH变化趋势为          
(5)在工厂化生产果酒时,为更好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通常采取的措施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发酵与食品生产 利用生物净化原理治理环境污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牛奶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生鲜牛奶中的微生物情况反映了奶牛的健康状况,也影响奶制品的运输和贮藏。牛奶在饮用前都要经过巴氏消毒,以杀死有害微生物。为检测消毒前后牛奶中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做如右图所示操作。用无菌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1mL生牛奶稀释液至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如 :此再重复2次。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了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消毒、灭菌),操作者双手要进行清洗和。除巴氏消毒外,还有和化学试剂消毒。
(2)取最终的牛奶稀释液0.1mL滴在培养基上进行涂布,选择的涂布工具称为_______,为防止杂菌污染,该工具应浸泡于酒精中,涂布前应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所示方法为稀释培养法,理想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菌落。若用该方法培养设置了3个培养皿,菌落数分别为35个、33个、34个,则可以推测生牛奶中每毫升含细菌数为个。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某种自花传粉的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控制。已知花色有三种表现型,紫花、粉花和白花,下表为某探究小组所做的杂交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本
F1的表现型及比例
紫花
粉花
白花

紫花×紫花
9/16
3/16
4/16

紫花×白花
3/4
1/4
0

粉花×粉花
0
3/4
1/4

(1)由甲组结果可知,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乙组的F1中的所有紫花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其子代植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种,其中粉花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
(3)某实验田现有一白花植株及纯合的粉花植株,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判断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请写出预期结果及相应的结论(假设杂交后代的数量足够多)
①若杂交后代全开紫花,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②若杂交后代既有开紫花的又有开粉花的,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③若杂交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前4年该种群数量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9年调查松鼠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_______型。第______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
(2)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将呈_____ 型曲线增长,从物种之间的关系解释,可能的原因有

某科研小组开展了人白细胞介素18(IL- 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 实验原理: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 实验步骤:
①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丙三组;
②甲组无辐射损伤;乙组辐射损伤(Co照射,下同);丙组先辐射损伤,1天后注射1L - 18。
③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 0h、12h、24h、48h后,检测并计算细胞凋亡相对值。
(1)脾属于机体免疫系统的 _________,1L - 18是一种淋巴因子,由_________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_________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2)细胞凋亡是由遗传决定的__________死亡,与细胞凋亡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
(3)设置甲、乙两组的目的是探究有无核辐射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设置乙、丙两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研小组还设置了丁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I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与丙组相比,设置丁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某些小分子物质供给大豆。为研究这些物质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在不含有机物的相同土壤中按照表格投放植物落叶等有机物,充分作用后播种大豆种子,出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大豆有关指标,结果如表。请分析回答:

分组
有机物投放量(kg)
叶绿素含量(mg/m2叶)
C5转变为C3效率
总光合速率(mgCO2/h)

0
0.80[
20%
2.69

20
2.37
41%
4.46

40
4.65
82%
8.98

(1)该实验的实验组是,表格中除了以外其它的都是因变量。
(2)测定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时,提取色素的试剂及分离色素方法分别是
(3)据表分析有机物投放量高的土壤中为叶绿素合成提供了大量的N、Mg等必需矿质元素,叶绿素的含量升高可以直接促进光反应合成更多的以促进暗反应。
(4)结合表格联系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分析:该实验选择测定叶绿素含量、C5转变为 C3效率的目的是探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