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注]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孟子·梁惠王下》)
注世臣:即“累世勋旧之臣,与国同休戚者也”(朱熹)。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拥有长期为国效力立功的大臣,才能称得上是“故国”,所以国君选拔任用人才很重要。 |
B.齐宣王认为,齐国没有“亲臣”是因为他昔日没![]() |
C.孟子告诉齐宣王,在人才的任用上,应该以贤能与否为标准,即使超越“尊尊亲亲”的伦常,也不必有所顾忌。 |
D.孟子认为,国君只有运用恰当的方法,正确地选拔贤才和罢黜“不才”之人,才能称得上是人民的父母。 |
(2)“故曰国人杀之也。”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请简析。
简答题。
(1)“突然间,她看见弗比斯头顶上方出现了另一个脑袋,一张发青的痉挛的脸孔和一副恶魔般的眼光,在那张脸孔旁边有一只手,举着一把刀。”
语段中所说的“她”和“另一个脑袋”分别指谁?请简述与这一情节相关的内容。
(2)爱斯梅拉达在什么情况下吹响了卡西莫多给她的小铁哨?结果如何?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
孟子对孔子称赞水做了自己的解释:“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结合文段,说说你的看法。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施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孟子离娄下》
孟子以齐人的做法为例,讽刺社会上的哪一种人? 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结合文段,谈谈你对“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理解。
简答题。(5分,任选一题)
(1)聂赫留朵夫在去彼得堡之前对自己的土地进行了两次处理,请简述这两次对土地的处理。
(2)请简述马斯洛娃走向精神复活的主要事件
简述题(任选一题作答,100字左右 8分)
(1)请用一个具体情节或事件证明《家》中的觉慧是一个叛逆的典型。
(2)凡是读过《巴黎圣母院》的人都忘不了这个情节,雨果写道: 一个畸形的人保护一个不幸的人,卡西莫多搭救了一位被判处死刑的女囚,这本身就是一件感人肺腑的壮举, 这是自然与社会造成的两个极端的不幸在此相遇相助。女囚因什么事被判处死刑?卡西莫多的这个壮举是什么?请简要叙述。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
鞅曰:“辩慧,乱之赞也;礼乐,淫佚之征也;慈仁,过之母也……罚重,爵尊;赏轻,刑威。爵尊,上爱民;刑威,民死上。故兴国行罚。”(《商子》)在为政问题上,孔子与商鞅的主张是不同的。请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他们的主张。
孔子:商鞅:请对孔子和商鞅的主张作简要评述。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