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作题。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
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
苏轼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①本词又名《金山送柳子玉(瑾)》。这首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二月,是作者为送别柳子玉(名瑾)而作。②桓伊三弄:桓伊,东晋时音乐家,善筝笛;三弄,名曲名。
“新月与愁烟,满江天”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词中作者是怎样写离别的情景的?试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对联兼具诗歌散文之长,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请根据对联的写作要求,结合课文所学内容,完成下面两幅对联的上联或下联。
(1)上联:忠信报楚国正道直行志士路
下联: (《离骚》)
(2)上联:
下联:群贤毕至,一觞一咏成就兰亭华章(《兰亭集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初晴游沧浪亭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 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①沧浪亭:苏州园林之一。②连明:通宵。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③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玉瀣:美酒;②《黄庭》:道家经典;③元:同“原”。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生活画面?请简要描述。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这两句诗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小松菊
(唐)杜荀鹤(唐)郑谷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注】高。
【注释】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其形似菊。
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歌体裁上都是七言绝句,内容上同属咏物诗。主题上都有以物自况、托物言志的意思。
B.“刺头”既写小松的外形,也写出小松平顺的性格。“不羡”把菊人格化,突出了菊的清高孤傲。
C.蓬蒿是一种杂草。杜诗“出蓬蒿”写出了小松由小转大,郑诗则告诫莫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
D.阴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还采撷菊花插于鬓上。

“露湿秋香满池岸”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写出了菊花的哪些特点?
两首诗歌在赞颂“小松”与“菊”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时人”与“瓦松”的否定。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歌所寄寓的批评之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