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共9分,每小题3分)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在描写音乐作用方面相同的一项是(  )

A.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B.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C.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D.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以下对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强调了弹者和听者都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之中。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⑵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⑶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3题。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

"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句 。

2.

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

3.

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1~2题。
临 江 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2.

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1.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1.

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次日,孙坚来辞袁绍曰"坚抱小疾,欲归长沙,特来别公。"绍曰:"吾知公疾,乃害传国玺耳。"
袁绍为何说孙坚害传国玺病?此后孙绍双方围绕"传国玺"做了什么事?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2.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媳妇们回头说:"外头派了焦大,谁知焦大醉了,又骂呢。"
焦大因何事醉后骂人?宁国府怎样处治焦大?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