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大踏步前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实践提出了新课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上述材料蕴涵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请加以分析说明。
(8分)《人生路上有沉潜》--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棱。企鹅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纪录片《深蓝》展示,企鹅在将要上岸之时,要从海面潜入海中,沉潜到适当的深度,借用水的浮力,迅猛向上,飞出一道弧线,落于陆地之上。
企鹅的沉潜是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沉潜绝非沉沦,而是勇敢、智慧、自强。如果我们在困难面前能沉下气来,不被“冰棱”吓倒,不被浮华迷惑,专心致志,自强不息,积聚力量,并抓住恰当的机会反弹向上,毫无疑问,我们就能成功登陆!反之,总是随波浮沉,或者怨天尤人,注定就会被命运的风浪所玩弄,直至精疲力竭。
结合上述材料,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角度看,我们可以从“沉潜”中学到什么道理?
为了抵御钱塘潮造成的灾害和开发利用钱塘潮旅游价值,钱塘江沿岸地区加强江堤建设,设置观潮景点,加上现代气象预报日益精准,可以准确预报潮头几时几分达到什么位置,因此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提升了知名度,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双赢”的原因。
高考牵动中国的千家万户。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的高考制度有利有弊,在施行了20多年后,终于迈出了改革的步子。2003年,各省开始自主命题,广东模式、上海模式、浙江模式等多种改革方式应运而生,这些模式较以前有明显的创新进步,但仍然是有利有弊,社会要求继续改进。近几年,上海、广东等地开始放弃它们有个性的高考方式,转而参考大多数省市实行的“3+综合”模式,但是“3+综合”模式得到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选择一种什么样的高考制度,既能公正又能公平,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业身心,又有利于选拔人才,仍然是全体国人要努力探索的大事。
结合材料, 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历程。
甲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水构成的”;乙认为,“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社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1)甲、乙两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两种哲学阵营?
(2)乙所在的哲学阵营可以划分为哪两种形态?
(3)甲和乙观点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12分)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