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000年, 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达到50%-71%。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不包括:
A.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和发展 |
B.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对外交往频繁 |
C.国家较长时间内处于统一或局部统一状态 |
D.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比世界其他民族聪慧 |
王阳明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根本意图是()
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
C.克服“私欲”,恢复心体无善无恶的本来面目 | D.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思想实质上是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
C.前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
陈献章(1428—1500,江门新会人)在学术上“舍彼之繁,求吾之约”,追求“自然,白得”,开创“江门学派”,被誉为“真儒复出”。这里的“彼”指的是
A.程朱理学 | B.陆王心学 |
C.佛教 | D.道教 |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之所发处便是行,一念不善,便是恶行”。对该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目的是为了加强人的道德修养 | B.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学说 |
C.正确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 D.认为良知是存在人们心中的天理 |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休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生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
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 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