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6日,在世界上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中医针灸和京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表明
①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我们应全面吸收每个民族的文化 ④不同民族文化不可能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构想以发展为目标,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新丝路精神,让世界见识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襟。新丝路精神要求我们( )
①要全面继承传统,革故鼎新
②既要发展本民族文化,又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材料说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历久弥新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丝绸之路的开辟,遣隋遣唐使大批来华,法显、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七下远洋……中华文明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这句话强调了( )
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要重视发挥实践作用
②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要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③文明在批判中继承,要承认发展的曲折性
④文明在继承中发展,要尊重文明发展规律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③④ |
互联网时代,年俗文化也在变化。春节期间的微信“抢红包”把传统年俗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引发了人们对“红包文化”的进一步关注。这说明( )
①互联网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②互联网发展剔除了传统文化的糟粕
③互联网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互联网应用为传统文化注人时代元素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古人认为,羊是膳食的美味,所以羊大为“美”;美与善同义,故金文的“善”字从羊从二言,表示众口夸赞的意思,因此羊言为“善”;羊的性情温和驯顺,因此“善”又有善良、慈善之义……由此可见( )
A.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
B.汉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D.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