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纵向来看,生态文明将成为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三种文明;从社会现实存在的横向来看,生态文明是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并列的另一种文明形式。生态文明的提出和实施,是人类对长期以来发展模式反思的结果,是人类
发展观的一次飞跃,是人类文明理念的一次创新。这表明
①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②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创新 ③理念创新源于人们的深刻反思 ④理念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2012年,网友提出的“中国式过马路”,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于戏谑中表达对目前我国交通秩序和交通文明现状的自嘲与质疑。提升国民交通文明素养应
①发挥教育在传播文明中的作用
②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③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④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文明风尚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时,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总结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展望了中华民族的明天。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我们要
①全面继承祖国传统文化,保持民族特色
②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④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部署和要求。这有利于
①引领思潮,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奠定共同思想基础
②凝聚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保证
③强基固本,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侵蚀
④弘扬主旋律,拒绝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华民族“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铸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①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②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③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
④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A.②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国产优秀电视剧《火蓝刀锋》《民兵葛二蛋》《与狼共舞》等创作都取材于历史和现实生活,贴近群众、反映时代、弘扬主旋律,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这说明
①直面生活是文艺的重要使命
②满足人们文化需求是检验文艺创作的根本标准
③不断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所在
④我国文艺创作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