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反映的是11世纪著名的“卡诺莎之辱”。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称“卡诺莎晋见”。这件事集中说明当时

①国王权力受教皇制约               ②新教与旧教斗争激烈
③德意志并未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④教皇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史记·殷本纪》载:“自仲丁(商朝第十代国君)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西周为改变这一状况而实行

A.井田制 B.分封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中央集权制

漫画能够生动形象地表现历史史实,右图是关于分封制的漫画。对漫画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周王与诸侯以土地为纽带
B.跪着的人不包括王室贵族
C.跪着的人会始终效忠周王
D.土地和人民是分封的主体

宋朝李纲说:“封建宜于草昧艰难之时,而郡县宜于承平无事之日。”这里的“封建”是指

A.分封制 B.地方藩镇
C.诸侯国君 D.封建社会

孔子曾说:殷商继承了夏朝礼法,根据白己本朝代的实际情况作出增减。周朝继承了殷商的礼法,又根据自己朝代的实际情况作出增减。这说明夏商周三代

A.都以礼为治国之本 B.礼法始终保持一致
C.礼法制度各有特色 D.统治区域不同

从启开始,“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这一变化从本质上说明

A.血缘政治的形成 B.社会公平的丧失
C.嫡长子继承制的形成 D.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