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农民战争也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 真正对这种制度进行理性思考,指出皇帝为天下之“屠毒”者、“敲剥”者、“大害”者的人物及其著作是( )
| A.孟轲《孟子》 | B.顾炎武《日知录》 |
| C.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 D.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之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作一番思考。之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所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这说明了“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
| A.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 B.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 |
| C.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 | D.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驳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周恩来闻之,讲话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他辩护,我们应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周恩来的这些话()
| A.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
| B.说明当时国内人们不尊重科学 |
| C.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 |
| D.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
20世纪初科学技术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到10%,现在已达50%,有的发达国家甚至达到80%以上,目前我国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这说明()
①我国已开始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②我国的科技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我国科技应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于1999年1月在杭州宣布,当今农业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超级水稻的培育技术将由中国人率选攻破。这种杂交水稻亩产量超过800公斤,技术难题目前已经基本解决,3~5年内将大面积推广生产,这是世界水稻育种的又一次新的飞跃。材料反映了()
| A.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的更新发展 |
| B.科技发展导致农业商品化的提高 |
| C.技术革命催生了新的产业部门 |
| D.新技术革命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 |
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时,得知一突发消息。为此,美国方面称“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这一“突发消息”是()
| A.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 B.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 |
| C.欧洲共同体宣告成立 | D.不结盟运动正式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