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了不使局势失控,美苏领导人通过“热线”多次磋商,分别向自己的盟友施加压力。苏联没有按战前的承诺继续向埃及提供武器。在美国的支持下以色列拒不归还新占领的土地。是发生哪次战争之后?

A.巴勒斯坦战争 B.苏伊士运河战争
C.六日战争 D.十月战争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872年,马克思提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这些国家()

A.工人阶级力量强大 B.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C.代议制政治比较完善 D.工业革命进展迅猛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A.暴力革命 B.代议制民主
C.先进的生产力 D.科学社会主义

下图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几次重大军事行动。这几次军事行动()

A.迫使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C.表明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取胜
D.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39年1月2日,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提出:“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毛泽东旨在说明()

A.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始终密切合作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C.百团大战取得最终胜利的主要原因
D.国民党军队在两个战场的重要贡献

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

A.民族主义者 B.专制主义者
C.自由主义者 D.布尔什维克主义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