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后来孟子和荀子初步发展了儒家思想,在人性论方面,他们是一致的。西汉时期,为适应“休养生息”的时代要求,董仲舒改造了儒家思想,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1)材料一中共有3处说法不符合史实,请指出错误并予以改正。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一思想引起的改革在历史上有何影响?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3)根据材料和所学,指出朱熹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并分析其本质目的。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如果要给以上材料拟一个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民生问题是近代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摘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摘自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案是什么?该方案不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有哪些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产生这些发展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核心思想。并指出邓小平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道路是什么?
(4)你从上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西方社会的民生政策和邓小平的富民措施中得出的共同结论有哪些?

下图中,A、B、C、D、E五条曲线分别反映了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请根据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A、B、C、D、E五种经济形态分别是____、、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
(2)A曲线所代表的经济形态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其基本形式(特点)是什么?请指出它在鸦片战争后发生的变化和原因。
(3)B曲线所代表的经济形态在创办过程中先后提出了哪两个口号?它是如何影响D曲线所代表的经济形态产生发展的?
(4)据图指出D曲线所代表的经济形态发展的最高峰出现在哪一个阶段?它的最后归宿是怎样的?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它打开了进步的闸门,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学习】
材料一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主题二【变化】
材料二在平等思想的影响下,叩头等繁复的旧式礼节被点头鞠躬礼取代,继后又改为从西方传来的握手礼。“大人”“老爷”等称呼也改为“先生”“君”;政治思想相同的人之间互相称“同志”。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主题三【发展】
材料三民国建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仅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GDP飞速增长, 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当局在农田水利、电力、矿业资源开发、化学工业、重工业的振兴等等,几乎每项对国家进步有关的事都在马不停蹄地齐头并进中。在1926-1937年,政府从扫除文盲的识字运动做起,到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教育体制终于搭成了一个完整的建构。
——摘自《星岛环球网》
主题四【反思】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之一,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在1941年时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为怪,因为他们体会不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1)材料一中“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指什么?为什么说“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悲惨地失败了”?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中国社会在辛亥革命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7年到1936年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据此可以看出历史评价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代夏作民主。”
——《尚书》
材料二: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材料三: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牧,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
材料四:“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西方民主的特点是强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等。自洋务运动失败后,中国出现了开设议院的各种方案和对民权、自由观念的宣传,如康有为以“几何原理”的形式肯定人人生而平等,严复提出西方因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而强盛,中国民主启蒙由此发端。
——《世界文明史》
(1)指出材料一中“民主”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近代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体制有何异同?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清末民主启蒙思想产生的背景和思想核心。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和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和方式者,皆为非法。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叁分之二的人赞成;总统应提出人选,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以及一切其他在本宪法中未经明定、但以后将依法律的规定而设置之合众国官员。
材料三: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领导权属于皇帝领导的帝国宰相。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⑴指出三则材料分别体现的代议制形式。
⑵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原则,结合材料进行说明。
⑶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评价三国国家元首的地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