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明年经济工作中,各方面要切实把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明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并存,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互联,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今年以来,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部分能源品种出现紧缺问题,再加上针对中国出口贸易摩擦问题迅速增多,使得转变发展方式变得更加紧迫和必要。
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5分)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中国文化消费指数(2013)》报告从总体情况、城乡差异、区城差异、消费结构等方面系统勾勒了我国文化消费的现状。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整体偏低,文化消费潜在规模为4.7万亿元,而当前实际文化消费规模为1.038万亿元,仅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6. 6%,文化消费缺口大,消费能力有待释放。从城乡差异看,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居民,从区城差异看,东部地区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比中部和西部地区居民高。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水平。(12 分)
(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我国居民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10 分)
(3)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就提高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 4 分)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引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二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云南省人民政府进一步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减少了我省建筑、农林、燃气、水电等社会经济发展领域的数百项投资项目审批。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的经济知识,分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就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12 分)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4月1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将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中共全党深入开展 。
(1)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党为什么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材料二 W市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通过调研了解老百姓的需要,其中教育是广大市民关注的首要问题。W市教育局局长指出:“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我市开始由生存型消费逐渐进入发展型消费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通过接受良好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发展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愿望愈加迫切,也更为多样化。”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改革、深化改革、推动改革、深入推进改革……《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表达了政府深化改革的决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12013年A市GDP增长情况
图2 2013年A市财政收支情况
表1 2013年3月A市新一届市政府就任以后出台的改革举措
改革举措(部分) |
|
1 |
5月,出台措施放宽小微企业融资标准,降低民营企业进入部分垄断行业的门槛。 |
2 |
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在全市范围内推开。 |
3 |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取消了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注册登记限制。 |
4 |
截至10月1日,市政府已取消和调整298项行政审批项目,并决定,凡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 |
(1)描述图1、图2的经济现象,并说明图1、图2和表1之间内在的经济联系。
材料二收入是民生之源,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当前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要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激发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理由。
材料三 A市市长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会上强调:近几年,我市在改革进程中走了不少弯路,但瑕不掩瑜,老百姓对我们的工作基本上还是认可的;当前,我市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我们必须坚定信念,在探索中“排雷”和清除“荆棘”;我市情况复杂,一些重大改革项目可先选择一些地区和领域开展试点,以点带面,逐步铺开;全面深化改革,千头万绪,要化繁为简,积极寻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全市六个县市的情况不同,具体的改革措施也要因地制宜。
(3)结合材料三,说明上述讲话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实质和核心的相关知识的。
(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标语曾刷遍农村的大街小巷。但是近年来,“读书无用论”在部分农村地区死灰复燃。
反对“读书无用论”的人认为:
“我非常爱读书,喜欢泡在图书馆里。书本打开了我的眼界,提高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读大学,才能让自己更有修养、更有层次,大学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培养科学读书习惯,提高公民素养和人文情怀,以推动公民个人和社会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学系统的全民教育体系,而背后则需要制度的改变和观念的创新。
“书到用时方恨少,厚积薄发,活学活用,反对读书无用。”
支持“读书无用论”的人认为:
“民众从投资角度衡量教育,得出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生育成本是276万元,全国排名第一。按家庭年收入12万元计算,夫妻二人不吃不喝工作20年以上才能负担。生育成本中,教育投入约180万元.占总花费三分之二左右,大城市的子女教育负担越来越重。”
“数据显示,一个本科生培养成本相当于一个农民35年纯收入。”
“大学生薪金赶不上农民工,所学专业与从事职业脱节问题显现。极端例子是,仅约l/6的医学专业毕业生从事医疗工作。”
“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育模式僵化、理念保守、管理失效,加之缺少科学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等,造成毕业生能力和水平日益贬值,无法满足就业市场需求。”
(1)你是支持还是反对“读书无用论”?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9分)
(2)实际上,学历与身价不能简单划等号,这是常识。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往往不过是增加了人生向上的机会,而不是立竿见影的物质财富。请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从“知识改变命运”到“新读书无用论”的变化。 (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