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政府于近两年打出了一连串的“组合拳”,国务院取消了几百项行政审批项目,确保在下达命令、指示、指标、规定方面决策科学。另外,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国家对高污染行业确立较高的征税比例;人民法院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重点打击涉及食品、药品、棉花、农资等犯罪行为。
上述材料中,国家调节经济运行的方式各属于什么样的宏观调控手段
2014年9月4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力破“一考定终身”陈规;实行不分文理政策;力改“唯分数论”,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升学参考,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重点高校定向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根据意见,从2015年1月1日开始,取消学科奥赛、体育艺术等6项鼓励性加分项目,保留烈士子女、少数民族考生等5项扶持性加分项目。
(1)运用矛盾观的知识,分析材料一蕴含的哲学思想。
(2)有同学认为,我国高招政策向特殊学生群体倾斜,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但违背了平等原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原创】材料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4年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明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总结讲话。会议从九个方面详细解读“经济发展新常态”,会议表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材料二: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这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将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可以说,“新常态”一半是描述现实,一半又勾画了理想。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解读材料一中的“经济新常态”。
(2)结合材料一二知识,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相关知识,阐释新常态“一半是描述现实,一半又勾画了理想”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把城镇化等同于消灭村庄”是很多地方的一贯思路。其实城镇化建设应该体现和突出城镇的地域文化特色,以文化特色建设促进城镇化建设健康发展。城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历史需要;继承保护优秀文化传统和特色是中华民族长久发展与复兴的要求。
一个区域内城镇化建设的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就是“比较优势”,就有可能发展为特色经济。首先要找准特色经济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所在,特色能否转变为经济,能否转化为城镇化建设上的地域文化特色等等,都需要广泛调查,深入论证,这是发展特色经济和城镇地域文化特色的前提;其次要全力壮大特色,要搞规模经营,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和影响力,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新支柱;第三要在城镇经营上下真功夫,在做大特色的同时,把其推向县外市外,推向全省全国全球。这是城镇化建设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是实现城镇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转
(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在城镇化进程中注重文化的“比较优势”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谈谈你如何理解城镇化过程中保护文化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3)运用唯物论的观点 ,结合材料,给我国的城镇化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原创】材料一:中国遭受反倾销调查究其原因,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企业同行竞相压价,以低价求胜,同时缺乏宏观调控,一些企业未能把握国际市场行情,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致使某些商品大量涌入进口国,增大了对华反倾销的概率。从国外情况来看,中国贸易迅速崛起,既引起了同类产品竞争国的疑虑,又在进口国造成了同类产品更剧烈的竞争。为了维持贸易平衡、抑制我国对外出口、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国外频繁地实施对华反倾销。而在目前全世界经济普遍增速减缓的情况下,贸易保护成为了很好的转移国内社会矛盾的武器。
材料二:
(1)结合材料一,从国际关系角度看,给我国处理反倾销提出几个可行性意见和措施。
(2)图1、表2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我国反倾销调查的情况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2月,南宁女孩石芳丽撞伤老人韩建后勇于承担责任,得到老人的谅解,老人的儿子还帮她重新找了一份工作。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报道,以影响和教育世人,促进正能量传递和良好氛围的形成。当媒体问起这事时,两人是这样回答的:石芳丽:“我想过要赔多少钱,想过怎样照顾老人,也想过辞职后怎么找工作,就是没有想过撂下老人偷偷跑了。”韩建:“这姑娘一家人都挺厚道,家里也的确困难,我有医保,就不用她赔了。儿子能给她张罗一份新工作,我也挺开心。”媒体播出后,该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在当今这个“扶不扶”都需要思考的社会,石芳丽和韩建的行为借助新闻媒体这块平台,向人们传递了和谐向上的正能量。
材料二:2014年12月9日至11日召开的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优化发展空间格局,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更强调相互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应怎样让和谐向上的正能量得到更好的传递?
(2)有人认为“一带一路”是根据人类主观意愿建立的新的联系。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及其特点”和“联系的客观性”的知识,简要评析此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