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各取了0.1 mol·L-1的一元酸(他们所取的酸可能是不同的)
20.00 mL,分别向其中滴加0.1 mol·L-1的一元碱(他们所用的碱也可能是不同的),
滴加过程中不断测定混合液的pH,下表是测得的部分数据。
| |
测定溶液的pH |
|||
| 加入碱溶液的体积/mL |
甲 |
乙 |
丙 |
丁 |
| 19.98 |
|
4.3 |
7.7 |
4.3 |
| 20.00 |
7.0 |
7.0 |
8.7 |
5.3 |
| 20.02 |
9.7 |
|
|
10.0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较方便准确地量取所用的酸,甲同学量取酸液时左手拿洗耳球,右手所持的玻璃量器是 (填该量器的名称),向酸溶液中滴加碱溶液时,所用的仪器是 。
(2)分析表中的数据,有一个数据肯定是错误的,该数据是 ,在回答以下问题时都应该剔除该数据。
(3)四位同学所选用的酸溶液pH最大的是 (在甲、乙、丙、丁中选填)。
(4)以上酸碱用于中和滴定,试给出选用指示剂的建议(填在表格中)
| |
甲 |
丙 |
| 建议选用的指示剂 |
|
|
(5)请计算甲同学在滴入19.98 mL 碱溶液时,溶液的pH约为 (保留一位
小数,也可用对数形式表示)。
(6)一位同学用标准的NaOH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酚酞为指示剂,实验结束发现测定结果偏高,你帮他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
| A.未用标准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
| B.滴定终点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它操作均正确 |
C.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 ,未用待测液润洗 |
| D.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
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液,滴加
溶液后出现红色。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3的结论。
(1)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3
、3%
、6
、0.01
、
稀溶液、0.1
、20%
、蒸馏水。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假设2:;
假设3:。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③实验过程:
根据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与结论 |
| 步骤1: |
|
| 步骤2: |
|
| 步骤3: |
|
| … |
某探究小组用
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
浓度为1.00
·
、2.00
·
,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98
、308
,每次实验
的用量为25.0
、大理石用量为10.00
。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 实验编号 |
大理石规格 |
浓度/ · | 实验目的 |
|
| ① |
298 |
粗颗粒 |
2.00 |
(Ⅰ)实验①和②探究
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Ⅱ)实验①和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
| ② |
||||
| ③ |
||||
| ④ |
(2)实验①中 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见下图:

依据反应方程式
+
=
+
↑+
,计算实验①在70-90
范围内
的平均反应速率(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答题卡的框图中,画出实验②、③和④中
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预期结果示意图。
金矿开采、冶炼和电镀工业会产生大量含氰化合物的污水,其中含氰化合物以
,
和金属离子的配离子
的形式存在于水中。测定污水中含氰化合物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水样预处理:水样中加入磷酸和
,在
<2的条件下加热蒸馏,蒸出所有的
,并用
溶液吸收。
②滴定:将吸收液调节至
>11,以试银灵作指示剂,用
标准溶液滴定
终点时,溶液由黄色变成橙红色。
根据以上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水样预处理的目的是。
(2)水样预处理的装置如右图,细导管插入吸收液中是为了。
(3)蒸馏瓶比吸收液面要高出很多,其目的是。
(4)如果用盐酸代替磷酸进行预处理,实验结果将(填"偏高"、"无影响"或"偏低")。
(5)准确移取某工厂污水100
,经处理后用浓度为0.01000
的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了21.00
。此水样中含氰化合物的含量为
(以
计,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为测定一种气态烃A的分子式,取一定量的A置于密闭容器中燃烧,定性实验表明产物是CO2、CO、水蒸气。学生甲、乙设计了如下两个方案,均认为根据自己的方案能求出A的实验式。他们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图中的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向,实验前系统内的空气已排除),试完成下列问题:



(1)两种方案能否都可求出A的实验式(即C、H原子个数比)?
(2)若能求,通过计算求出A的实验式。
(3)若要确定A的分子式,是否还需要测定其他数据?如果需要,该测定哪些数据?
如下图,某气体X可能由H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X气体点燃,把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A、B两个洗气瓶。试完成下列问题:
(1)若A洗气瓶的质量增加,B洗气瓶的质量不变,则气体X是___________。
(2)若A洗气瓶的质量不变,B洗气瓶的质量增加,则气体X是___________。
(3)若A和B两个洗气瓶的质量都增加,则气体X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