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
[明]归有先
进士同榜者,其始数百人常相聚。自春官进于冢宰喀’,而后分送诸曹,各随所隶以去,谓之办事。今年赐第者,三百九十有四人。既分曹,则余所同工部办事者四十有六人。而五人者,选入史馆。今夏首选,凡若干人皆得外补。夫同年而又同部,宜日相聚,以观其德业。然每晨入部,升堂只揖而退,卒无所事事。而当选者,亡何又各得官以去。是所谓同榜者,亦若率相值而已。此余于诸同年,未尝不叹其相聚之难也。是选也,龙阳丁君得嘉兴之平湖。故事,同部送行,余次当为序,故余道其于同年之情如此。
嘉兴本古会稽吴郡之地,唐时犹隶苏州为县。其后乃割于吴,然风土民俗犹一也。余故关人,敢以其所知者告之。凡今之选为令吴中者,人之忧之,未尝不以赋税之难。夫以天下财赋。悉在东南,欲其办集,诚难矣。田租之入,率数十倍于天下,然父子祖孙二百年来以为当然,固无望其减,而独畏其日加也。历三纪以来,民间未尝放赦,而水旱之灾,蠲贷曳令亦少矣。又经岛夷②焚剽之后,海上之戍不撤,而加编海防,岁增月益,江、淮以南,益骚然矣。军府之乾没,动数百万,此皆生民之膏脂也。凡为大吏,其势与民日远,一切以趋办为能。民之疾苦,非有关于其心也。若为令者,则民皆吾之赤子,朝夕见之。亦何忍使之逮系鞭笞,流离僵仆而不之恤也?夫额供之数,固民之所乐输者。其他水旱流冗,荒莱奸蠹之所积逋谢,与今权宜一切之征求,谓宜有调停委曲于其间,此令宰之所宜留意者也。
余历观前政,有不以催科为事,而事亦未尝不办集,往往为大官以去者。而其急于催科者,其功名反或不逮。然则独以催科为东南之吏告者,其流祸于生民多矣。传日:“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庄子论解牛日:“彼节者有间,而刀刃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地矣。”夫如是,天下事夫何忧其难!余固为吾丁君告,亦并以为诸同年之吏于东南者告也。
【注释】①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 ②春官:礼部官员;冢宰:主管朝中事务的部门或官员。 ③蠲(juan)贷:免除赋税、劳役等。 ④岛夷:此处指代倭寇或海盗。 ⑤乾没:贪求、贪得。 ⑥积逋:指累欠的赋税。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春官进于冢宰进:举荐
B.敢以其所知者告之其:代词,他
C.而加编海防,岁增月益益:增加
D.固民之所乐输者输:缴纳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作者“同情百姓”的一组是
①此余于诸同年,未尝不叹其相聚之难也
②历三纪以来,民间未尝放赦
③军府之乾没,动数百万,此皆生民之膏脂也
④夫额供之数,固民之所乐输者
⑤而其急于催科者,其功名反或不逮
⑥然则独以催科为东南之吏告者,其流祸于生民多矣
A.①②⑤    8.①④⑤    C.②③⑥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榜中第的人因为分到不同的部门,或者虽然在同部门但每天没有在一起好好办事,
加之有部分人被分派到外地做官去了,所以作者感叹大家相聚一起很难。
B.作者认为因为自己是吴郡人,所以有必要把在吴郡做官的难处告诉到那里做官的同年,让他们多留意百姓的疾苦。
C.收取赋税是在东南一带做官的官员最难办的一件事,因为这里的田赋最多,又地处海边常受海盗的侵扰,加上水旱灾害以及官员贪腐等原因,百姓负担太重。
D.作者发现以前在吴郡做官的人,有的因为不抓紧征收赋税而被大官撤职离开了,而有的抓紧征收赋税也没有得到功名。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无望其减,而独畏其El加也。(3分)
(2)谓宜有调停委曲予其间,此令宰之所宜留意者也。(4分)
(3)亦并以为诸同年之吏于东南者告也。(3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的文言文断句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孙丑上》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静。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①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
【注】①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所能行为之度:估量
B.乃令群臣习肄:学习,练习
C.九行,谒者言“罢酒”觞:斟酒,劝饮
D.朝置酒竟:竟然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汉王败而西, 竟从汉②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①臣愿征鲁诸生,臣弟子共起朝仪②我点也
C.①谒者治礼,引次入殿门②斧斤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D.①度吾能行为之②数十年,竟为秦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
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
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
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仪仗,并竖起旗帜
D.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于是拜谢叔孙通,并任命其太常的官职,赏赐黄金五百斤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初即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
B.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
D.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同文书,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骛下,遂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高乃报胡亥曰“臣请奉太子之明命以报丞相,丞相斯敢不奉令。”于是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常侍中用事。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逢龙,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改动)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治:建造
B.上不知其骛下,遂至此擢:提拔
C.少子胡亥,请从,上许之爱:受宠
D.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执行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斯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 B吾忠死,宜矣
于是相与谋门廷车骑千数
C丧,会咸阳而立为嗣 D今释此不从,祸及子孙
责斯子由谋反状李斯喟然叹曰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斯为求功名西入秦川,上逐客书而被秦王重任。在秦始皇统一帝国的过程中,李斯运筹帷幄,居功至伟。
B.李斯任丞相,权重天下。听说其子李由告假归家,百官纷纷前来拜望,致使李斯门前车水马龙,盛况空前。
C.始皇在出行途中驾崩,李斯与赵高合谋,藏匿了给扶苏的书信和符玺,并且篡改诏书,立胡亥为太子。
D.李斯虽有开国之功,但是施行严法酷刑,合谋赵高,篡逆王位,因此被判腰斩。司马迁认为这是罪有应得。

请解释选文划线句子中,李斯“叹息”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崔洪,字良伯,博陵安平人也。高祖寔,著名汉代。父赞,魏吏部尚书、左仆射,以雅量见称。洪少以清厉显名,骨鲠不同于物,人之有过,辄面折之,而退无后言。武帝世,为御史治书。
时长乐冯恢父为弘农太守,爱少子淑,欲以爵传之。恢父终,服阕,乃还乡里,结草为庐,喑不能言,淑得袭爵。恢始仕为博士祭酒,散骑常侍翟婴荐恢高行迈俗,侔继古烈。洪奏恢不敦儒素,令学生番直左右,虽有让侯微善,不得称无伦辈,婴为浮华之目。遂免婴官,朝廷惮之。寻为尚书左丞,时人为之语曰:“丛生棘刺,来自博陵。在南为鹞,在北为鹰。”
选吏部尚书,举用甄明,门无私谒。荐雍州刺史郤诜代己为左丞。诜后 洪,洪谓人曰:“我举郤丞而还奏我,是挽弩自射也。”诜闻曰:“昔赵宣子任韩厥为司马,以军法戮宣子之仆。宣子谓诸大夫曰:‘可贺我矣,我选厥也任其事。’崔侯为国举才,我以才见举,惟官是视,各明至公,何故私言乃至此!”洪闻其言而重之。
洪口不言货财,手不执珠玉。汝南王亮常晏公卿,以琉璃钟行酒。酒及洪,洪不执。亮问其故,对曰:“虑有执玉不趋之义故尔”。然实其常性,故为诡说。杨骏诛,洪与都水使者王佑亲,坐见黜。后为大司农,卒于官。子廓,散骑侍郎,亦以正直称。
(选自《晋书.崔洪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骨鲠不同于物:别人
B.喑不能言:假装
C.诜后 洪纠:检举
D.然实其常性乖:顺应

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惟官是视

A.慈父见背
B.彼且奚适也
C.仰观宇宙之大
D.自令放为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之有过,辄面折之,而退无后言。
(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3)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崔洪的性格品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平)陈豨(反)时。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於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以自媚於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於民而请之,真宰相事,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摇足则关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今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高帝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相国。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高帝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注:分过,分担过错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乃贾人之金乎?利:以—-为利(贪求)
B.愿令民得入田:耕种
C.毋收稿为禽兽食稿:秸秆
D.高帝曰:“相国矣!”休:休息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夫相国利民/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B.李斯分过,又何足法哉/其李将军谓也
C.相国不此时为利/鲍叔不我为贫
D.君百岁后/公子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为皇上行军打仗时,能安抚勉励当地百姓,并且把自己的家财全部捐献给军队。
B.当高祖责备萧何低价强买百姓田地房产时,萧何趁机向皇帝提出把上林苑让给百姓耕种的请求。
C.高祖对萧何为民请求上林苑之事很不高兴,拘禁了萧何,但最终还是听从了王卫尉的劝说释放了萧何。
D.萧何病重时,孝惠帝亲自去探视,当问及谁可接替萧何的位置时,他对孝惠帝把曹参作为人选表示同意。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2)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
(3) 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