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阅读
【甲】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
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让]责备。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不辞而别 8.自以为大有所益 精益求精
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寻根问底 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品学兼优
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策之不以其道 D.愿陛下亲之信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2分)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 (2分)
4、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第(1)(2)两题任选一题作答,第(3)题必答。
(4分)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2分)
(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2分)
(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阅读古文《鲁人曹沫①》,完成下面各题。(14 分)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②。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③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④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⑤,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释:①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部分。②好力:喜欢勇士。力,有力之士。③遂邑:今山东宁阳县。④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⑤快:快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①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②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
③曹沫三战所亡地()④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如与之
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 至之市
C 吾欲辱之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曹 沫 执 匕 首 劫 齐 桓 公翻译句子。(4分)
①子将何欲?
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读了此文后,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有了怎样的认识?
阅读寓言故事《鹦鹉灭火》,完成下面各题。(14 分)
有鹦鹉飞集①他山,山中禽兽皆相②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③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天神嘉④其义,即为之灭火。
【注】①集:栖息。②相:副词,表动作的对象偏指一方,可译为“它”或“他”,文中指代鹦鹉。③侨居:寄居,寄住。④嘉:赞许,夸奖。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 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② 鹦鹉遥见
③ 遂入水沾羽④ 然吾尝侨居是山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
A.至之市(《郑人买履》) | B.方为秋田之害(《以虫治虫》) |
C.鞭数十,驱之别院(《幼时记趣》) | D.久之,目似瞑(《狼》)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知 区 区 水 滴 不 能 救翻译下列句子。
(1)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结合鹦鹉勇敢沾羽灭火的举动,谈谈你对“义”的理解。
阅读《临江之麋》 ,完成下面各题。(14 分)
临江①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②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③。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④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⑤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外,见外⑥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注释 :①临江:地名,江西省清江县。②怛(dá):恐吓。③稍:渐渐。使与之戏:即“使其与之戏”,让狗和小鹿一起玩耍。④良:的确。⑤俯仰:周旋,应付。⑥外:野外。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自是日抱就犬()②犬皆如人意()
③益狎()④麋至死不悟()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忘己之麋也
A.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 B.心乐之(《小石潭记》) |
C.心之所向(《幼时记趣》) | D.治水之法(《治水必躬亲》) |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然 时 啖 其 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请你结合文章说说麋鹿至死不悟的原因。 (2 分)
文言文阅读(14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1)尊君在不() (2)太丘舍去()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分)
(1) 陈太丘与友期()(2) 元方入门不顾 ()
⑶ 相委而去 () ⑷下车引之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这个小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2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他这样做你认为过分吗? (2分)
文言文阅读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2)上下一白()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及下船()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如何理解文末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