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石公弼字国佐,越州新昌人。登进士第,调卫州司法参军。淇水监牧马逸,食人稻,为田主所伤。时牧法至密,郡守韩宗哲欲坐以重辟。公弼当此人无罪。宗哲曰:“人伤官马,奈何无罪?”公弼曰:“禽兽食人食,主者安得不御,御之岂能无伤?使上林虎豹出而食人。可无杀乎?今但当惩圉者,民不可罪。”宗哲怒,以属吏。既而使者来虑囚,如公弼议。再调涟水丞。供奉高公备纲舟行淮,以溺告。公弼曰:“数日无风,安有是?”使尉核其所载,钱失百万。呼舟人物色之,乃公备与寓客妻通,杀其夫,畏事觉,所至窃官钱赂其下,故诡为此说。即收捕穷治,皆服辜。知广德县,召为宗正寺主簿。入见,言:“朝廷比日所为,直词罕闻,颂声交至,未有为陛下廷争可否者。愿崇忠正以销谀佞,通谏争以除壅蔽。”徽宗善之。擢监察御史。
三舍法行,士子计等第,颇事告讦。公弼言:“设学校者,要以仁义渐摩,欲人有士君子之行。顾使之相告讦,非所以建学本意也。”迁侍御史。苏杭造作局工盛,公弼陈扰民之害,请革技巧之靡丽者,稍罢进奉,帝纳之。故事,初至宫,例得金缯之赐二百万,公弼辞不受。水官赵霆建开直河议,谓自此无水忧,已而决坏钜鹿,法当斩。霆善交结,但削一官,犹为太仆少卿。公弼论为失刑,霆坐贬。进兵部尚书兼侍读。上疏言:“崇宁以来,臣下专务生事,开边兴利,营缮徭役,蹶民根本,因之饥馑。汴西挽运花石,农桑废业,徒弊所有,以事无用。宜使之休息,以承天意。”张商英入相,欲引为执政,何执中、吴居厚交沮之。以枢密直学士知扬州。群不逞为侠于乡里,自号“亡命社”。公弼取其魁桀痛治,社遂破散。江贼巢穴菰芦中,白昼出剽,吏畏不敢问。公弼严赏罚督捕,尽除之。卒,年五十五。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淇水监牧马逸,食人稻逸:安逸 |
B.郡守韩宗哲欲坐以重辟坐:判罪 |
C.设学校者,要以仁义渐摩渐:熏染 |
D.擢监察御史擢:提升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石公弼明察正直的一组是 ( )
①今但当惩圉者,民不可罪 。 ②数日无风,安有是? ③例得金缯之赐二百万,公弼辞不受。 ④公弼论为失刑,霆坐贬。 ⑤崇宁以来,臣下专务生事 ⑥公弼严赏罚督捕,尽除之。
A.①②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石公弼执法公允严明,有官养马匹吃农夫田里稻谷,被田主打伤,他根据十分严密的放牧法,不判养马者,而判田主有罪。他查清高公备盗窃官钱,贿赂手下人,以掩盖杀人罪行的事实,使之受到严惩。 |
B.石公弼敢于直谏。一次入见皇帝,他批评大臣们只知歌功颂德,不敢争论是非曲直,要求皇帝提倡谏诤,以使自己免受蒙蔽。石公弼还强调学子要有君子品行,不能不择手段地来谋取自己的优良等地。 |
C.石公弼关心百姓利益,他看到苏杭造作局严重扰民,就请求朝廷停止珍奇物品的进贡。他还批评了崇宁年间以来许多官员意为滋生事端,伤害百姓根本利益的种种行为,主张让百姓休养生息。 |
D.石公弼敢于打击地方邪恶势力,担任扬州知府时,严惩“亡命社”首领,使“亡命社”自行瓦解。江贼深藏芦苇深处,白昼出行抢劫。石公弼严明赏罚,督促抓捕,将江贼全部剿除。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禽兽食人食,主者安得不御,御之岂能无伤?使上林虎豹出而食人。可无杀乎?
译文:
(2) 苏杭造作局工盛,公弼陈扰民之害,请革技巧之靡丽者,稍罢进奉,帝纳之。
译文:
翻译下面文言语段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俯定其右。
翻译下面文言语段划线句子
癸酉,师陈于鞍。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郄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郄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
翻译下面文言语段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翻译下面文言语段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1题
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愿王弃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夏以归。 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①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②,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于是吴任嚭政。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宴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③,君忘会稽之厄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勾践怜之,乃使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④,君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
(节选自《史记·勾践世家》)
注:①逢同:越过大夫。②鲍氏:齐国大夫鲍牧。③伐柯者其则不远:语自《诗经》,意思是用斧子伐木来做斧柄,样子就在眼前。④甬东:地名。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让:谦让。
B. 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若:你
C. 请成越王曰成:跟… …讲和。
D. 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君:统治,治理。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数与子胥争越议 B.伍员貌忠而实忍人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位尊而无功 C.不备伍员,员必为乱 D.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伍员谏吴王释齐灭越,吴王不听,伐齐取胜后,更不听伍员一句忠言。
B. 吴王始终听信太宰嚭的谗言,认定伍员欺君,于是赐属镂剑让他自杀。
C. 四年后,越趁吴国力衰微伐吴,大胜,迫使吴王向越国求和。
D. 勾践不忍心灭吴,而范蠡力谏越王,说等了二十多年上天才将吴赐越,毋忘会稽之耻。终灭吴。
1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触龙说赵太后》)
(2)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史记·勾践世家》)
(3)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史记·勾践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