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实践: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
|
||||
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
||||
⑥向A1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
F.生成淡黄色沉锭。 |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研究 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填“同周期”或“同主族”)。
(2)实验用品:
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Na2S溶液,AlC13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
仪器:① ,② ,③ ,试管夹,胶头滴管,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火柴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和①②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内容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实验现象(填A~F) |
|
|
|
|
|
|
① ,② ,
(4)实验结论: , 。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两处明显的错误是
①;②。
(2)A仪器的名称是,B仪器的名称是。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要加入少量的,其作用是。
(8分) 实验室里需要纯净的氯化钠溶液,但手边只有混有硫酸钠、碳酸氢铵的氯化钠。某学生设计了如下方案:
如果此方案正确,那么:
(1)操作①中碳酸氢铵受热(100℃以上)可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该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数值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2)操作②为什么不能改为加硝酸钡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化学方程式回答)。
(4)操作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人分别用不同的方法配制100ml 3.6mol/L的稀硫酸。
(1)甲:量取20 ml 18 mol/L浓硫酸,小心地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100 ml 容量瓶中,用少量的水将烧杯等仪器洗涤2~3次,每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小心地向容量瓶加入水至刻度线定容,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①实验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和容量瓶外,还有 ___;
②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正确操作是;
③定容的正确操作是
(2)乙:用100 ml 量筒量取20 ml 浓硫酸,并向其中小心地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水至100 ml 刻度线,再搅拌均匀。
你认为此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指出其中错误之处。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两处明显的错误是
①②
(2)A仪器的名称是B仪器的名称是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要加入少量的,其作用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选用酒精作为萃取剂从碘水中萃取碘 |
B.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C.在做蒸馏实验时,冷凝器中的水流方向应该与馏分的流动方向相反 |
D.蒸发操作时,待蒸发皿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
E.分液漏斗使用前不需要检查是否漏水,但需要用蒸馏水润洗2~3次
F.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G.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插入蒸馏烧瓶中液面下,但不能接触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