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种植物细胞(基因型为Aa),B种植物细胞(基因型为Bb);去掉细胞壁后,诱导两种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形成单核的杂种细胞。若经过组织培养得到的杂种植株是
A.二倍体,基因型为AaBb | B.二倍体,基因型为AAaaBBbb |
C.四倍体,基因型为AaBb | D.四倍体,基因型为AAaaBBbb |
下列关于血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发生在心房的收缩期与心室的舒张期
② 动脉扩张时测得的血压称舒张压
③ 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动脉血压下降
④ 血管的管腔大小和血液黏滞度都影响血压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下图为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识别、黏着后,白细胞迁移并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皮细胞识别结合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使白细胞黏着 |
B.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需要消耗ATP |
C.黏着、迁移过程中白细胞需要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D.白细胞利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 |
下图显示了人体内部分能源物质的代谢途径,字母代表物质,数字代表反应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缺氧情况下,过程①不会释放出氢原子 |
B.过程③中,水中的H只来自于氨基酸的-NH2 |
C.氨基酸脱去氨基后也可加入到过程②中 |
D.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
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菠菜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
B.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
C.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
D.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 |
科学家将离体叶绿体浸泡在pH=4的酸性溶液中不能产生ATP(见图1),当叶绿体基质和类囊体腔均达到pH=4时(见图2),将其转移到pH=8的碱性溶液中(见图3)发现ATP合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光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是该实验进行的必要条件 |
B.该实验中叶绿体完整,保证反应过程高效、有序地进行 |
C.产生ATP的条件是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 |
D.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依靠水的光解产生类似于图3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