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
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也,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婴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谤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顺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顺焉。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身穷陈蔡,不自以为约;非人不得其故,是犹泽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网罟也。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
仲尼闻之,曰:“语有之:言发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吾罪几矣!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今丘失言于夫子,夫子讥之,是吾师也。”因宰我①而谢焉,然仲尼见之。 《晏子春秋》
注释:①宰我,孔子的弟子。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维其行 维:维护,保持
B、不自以为约 约:穷困,困窘
C、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 过:探望,拜访
D、吾罪几矣 几:(到了)极点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有幸见爱,无幸见恶 见行而从之者也
B、见君不见其从政者 不维其行,不识其过
C、见景公而不见晏子 始吾望儒而贵之
D、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 非人不得其故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听说晏子事三君而顺,到齐国去就不肯见他,这虽不免有些主观,却也反映了孔子磊落坦荡,恪守自己的做人原则。
B、子贡当面对孔子“见君不见其从政者”的做法提出疑问,孔子也当即给予了答复,这表现了孔子能够平等地对待学生。
C、晏子用孔子周游列国时“拔树削迹”“身穷陈蔡”的窘况回击孔子的讥讽,并因此非难儒生,显出晏子心胸不够宽广。
D、听到晏子的话,孔子深深自责,诚恳地表示歉意,并去拜会晏子,表现出他勇于责己、过必改的胸怀,不愧大家风范。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
(2)言发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南游云梦”。上因随以行。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载后车。信呼曰:“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高帝顾谓信曰:“若毋声!而反,明矣!”
高帝从破布军还,病创,徐行至长安。燕王卢绾反,上使樊哙以相国将兵攻之。既行,人有短恶哙者。高帝怒曰:“哙见吾病,乃冀我死也。”用陈平谋而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二人既受诏,驰传未至军,行计之曰:“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媭之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后悔。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未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哙受诏,即反接载槛车,传诣长安。
高祖崩,吕媭常以前陈平为高帝谋执樊哙,数谗曰:“陈平为相非治事,日饮醇酒,戏妇女。”陈平闻,日益甚。吕太后闻之,私独喜。面质吕媭于陈平曰:“鄙语曰‘儿妇人口不可用’,顾君与我何如耳。无畏吕媭之谗也。”
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伪听之伪:虚伪 |
B.此特一力士之事耳特:只,不过 |
C.高帝豫具武士豫:预先 |
D.上具告之具:都,全部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帝以忿怒故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B.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C.而陛下因禽之因击沛公于坐 |
D.人之上书言信反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
译文:
(2)高帝顾谓信曰:“若毋声!而反,明矣!”
译文:陈平善于出谋划策,请简要概括如何体现的?
答: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8处)
孔 子 曰 生 而 知 之 者 上 也 学 而 知 之 者 次 也 困 而 学 之 又 其 次 也困 而 不 学 民 斯 为 下 矣。(《论语·季氏》)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6处)
孟 子 曰 恭 者 不 侮 人 俭 者 不 夺 人 侮 夺 人 之 君 惟 恐 不 顺 焉 恶 得 为 恭 俭 恭 俭 岂 可 以 声 音笑 貌 为 哉(选自《孟子·离娄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王晏球,字莹之,自言洛都人。少遇乱,为蔡贼所掠,汴人杜氏畜之为子,因冒姓杜氏。晏球少沉勇有断,倜傥不群。梁末帝嗣位,以晏球为龙骧四军都指挥使。
贞明二年四月十九日夜,汴州捉生都将李霸等作乱,纵火焚剽,攻建国门,梁末帝登楼拒战。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梁末帝见骑军讨贼,呼曰;“非吾龙骧之士乎?”晏球奏曰:“乱者惟李霸一部,陛下但守宫城,迟明臣必破之。”既而晏球尽戮乱军。以功授单州刺史。寻领军于河上,为行营马军都指挥兼诸军排阵使。
庄宗入汴,晏球率骑军入援。至封丘,闻梁末帝殂,即解甲降于庄宗。
天成二年,授北面行营副招讨,以兵戍满城。是岁,王都据定州,契丹遣秃馁率骑千余来援都,突入定州,晏球引军保曲阳。王都、秃馁出军拒战,晏球督厉军士,令短兵击贼。戒之曰:“回首者死。”符彦卿以龙武左军攻其左,高行周以龙武右军攻其右,奋剑挥楇,应手首落,贼军大败于嘉山之下,追袭至于城门。俄而契丹首领惕隐率勇骑五千至唐河。是时大雨,晏球仍即出师逆战,惕隐复败,追至易州,河水暴涨,所在陷没,俘获二千骑而还。惕隐以余众北走幽州,赵德钧令牙将武从谏以骑邀击,德钧分扼诸要路,旬日之内,尽获惕隐已下酋长七百余人,契丹遂弱。晏球围城既久,帝遣使督攻城,晏球曰:“贼垒坚峻,但食三州租税,抚恤黎民,爱养军士,彼自当鱼溃。”帝然其言。
晏球能与将士同其甘苦,所得禄赐私财,尽以飨士,日具饮馔,与将校筵宴,待军士有礼,军中无不敬伏。其年冬,平贼。自初战至于城拔,不戮一士,上下欢心,物议以为有将帅之略。以功授天平军节度使,未几,移镇青州,就加兼中书令。长兴三年,卒于镇,时年六十。赠太尉。
(选自《旧五代史·卷六十四·列传十六》,有删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沃:缠绕 |
B.寻领军于河上寻:不久 |
C.闻梁末帝殂殂:死亡 |
D.物议以为有将帅之略物:人们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为蔡贼所掠为武置酒设乐 |
B.戒之曰蚓无爪牙之利 |
C.帝然其言其皆出于此乎 |
D.长兴三年,卒于镇会于西河外渑池 |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都、秃馁出军拒战,晏球督厉军士,令短兵击贼。
(2)贼垒坚峻,但食三州租税,抚恤黎民,爱养军士,彼自当鱼溃。第I卷文言文中,王晏球“果断”的性格主要体现在哪些事例中?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
【注】①挟:倚仗。
(1)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的“交友观”的共同点。
(2)孔子和孟子“交友观”有所不同,请作简要评析。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人 之 蕴 蓄 由 学 而 大 在 多 闻 前 古 圣 贤 之 言 与 行 考 迹 以 观 其 用 察 言 以 求 其 心 识 而 得 之 以 蓄 成 其 得。
(《伊川易传》卷二《大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