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后期,松江有“暑袜店有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业,从店中给酬取值”。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松江大多数劳动者成为雇佣工人 |
| B.卖袜店商人直接支配生产,变成包买主 |
| C.松江棉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 D.表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 A.汉朝的丞相 | B.宋朝的通判 | C.明朝的内阁 | D.清朝的军机处 |
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
| A.秦始皇 | B.唐太宗 | C.宋太祖 | D.明太祖 |
“公平公正”、“有教无类”成为2013年以来“中国梦”的重要内涵,社会文明程度取决于阳光能否照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这也是古今人民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之一。以下重要制度能较好体现以上理念的是
| A.按嫡庶身份分配政治权力 | B.按道德声望推举官员 |
| C.按门第出身决定官位高低 | D.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
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这则材料表明
|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 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矛盾 |
乾隆时期显赫一时的巨贪和珅在乾隆帝逝世五天后就被嘉庆帝下谕宣布革职、下狱、抄家,还被列出二十条大罪,其中第十三条称:“昨将和珅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竟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上述材料反映了
| A.和珅生活腐化 | B.皇权的独尊、至高无上 |
| C.和珅犯上作乱 | D.嘉庆帝励精图治和整肃纲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