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这种状况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东南沿海的商品经济日益萧条 |
| B.外国的洋纱洋布质量优于中国的土纱土布 |
| C.中国的棉纺织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
| D.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
1915年离开中国的俄国人米夫回国后,把在中国生活十五年期间的见闻写了篇回忆录,他的回忆录中不可能出现
| A.在北京观看电影《定军山》 | B.在长江乘坐中国制造的轮船 |
| C.在南京听到两位华人朋友互称“先生” | D.在上海看电视转播民国新闻 |
1953年开始的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 A.都是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 B.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
| C.是所有制性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 D.为纠正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 |
某市举行《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图片展,下列历史场景可能入选的有
1984年3月24日,某省几十位厂长经理在省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此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之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 |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B. |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
| C. | 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 D. |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针对下列情况,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 A.没收官僚资本 | B.土地改革 |
| C.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 D.掀起大跃进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