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报记者对“安徽实行包干到户”这一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进行专访的摘要:
记者:当时农民分地的背景是什么?
亲历者:当时面临的情况是农民连吃饭都成问题,体制束缚了中国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但是,干部都不敢讲真话,口号上喊“人民公社年年好”,其实生产力却是年年大倒退,农民怨声载道。
记者:在当时的情况下搞包产到户的阻力很大吗?
亲历者:农民们走出了这一步,很多人都是反对的。有一位老同志干脆直说:“这是胡闹!”                                
(1)据上述材料概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材料二  下图是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秘密开会,决定分田单干,写下保证书并签字画押。保证书的主要内容是:

他们保证完成向国家上缴的公粮和统购粮;若队干部因包产到户坐牢,他们保证把队干部的孩子养到18岁。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料三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资料

年份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还贷款
交售粮食
1976年
19户
110人
35000斤
230斤
32元
——
——
1979年
20户
115人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800元
30000斤

(3)材料三表格中的统计数据说明了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简析小岗村农业生产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1年日本派出使团,任务是:一、借政体更新,为笃友亲善而修聘门礼。二、借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洽商我国政府之目的与期望。三、实地考察欧美各国最开化、昌盛之体制……以求行之于我国国民之略……。一日本使员记载:此次出使欧美,就其实地,察其形势,……深深悟出,欲宇内建立不羁之国,必富国强兵自不待言,而欲富国强兵,务从殖产兴业入手,切实谋求进步发展。



20080423

──《日本政治史》
材料二 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
材料三 1890年日本内阁首相山县有朋在第一届国会演说中声称,日本不仅要防卫国境线,而且要保卫国境线外的“利益线”。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派团出使欧美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福泽谕吉主张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并采取何种政策?
(3)联系材料二,推断材料三中所说的“利益线”是指哪些地区?说出你的推断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问题: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革命在当时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 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当时的英国政治家埃蒙·伯克已意识到美国革命的意义:“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并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摘自《全球通史》
(1)如何理解材料中所说的美国是一个“新的种类” 的国家?
(2)美国革命是怎样证明“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
(3)英国政治家埃蒙·伯克对美国革命意义的认识表现出怎样的倾向?你如何认识美国革命的意义?

观察下面反映新航路开辟前后状况的四幅漫画,回答问题。


图l所反映的是什么问题?
图2的现象是由哪些历史事件引起的?
图3的现象是如何造成的?对英国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
图4的主题你是否同意?请说出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二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问题1:材料一中,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问题2:明、清时期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法定意义?为什么?
问题3: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黄宗羲的观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