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节能背后的隐患》,完成题。(共8分)
节能背后的隐患
①2008年中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节能灯,数量众多的含汞节能灯在寿命到期后被当作普通垃圾抛弃处理,带来污染隐患。仅2006年国内报废的含汞照明电器折合40瓦标准荧光灯就达10亿只,由于处置不当而释放到大气环境中的汞量达70-80吨。节能业绩簿上闪亮的数字背后,潜伏着鲜为人知的污染风险。
②节能灯又叫紧凑型荧光灯,因其节能高效而被视为传统白炽灯的替代品。节能灯发光效率是白炽灯的5倍,比普通白炽灯节电60%到80%,使用寿命多4倍至6倍。推广节能灯可以有效节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但是节能灯灯管中含有重金属汞,一旦灯管破损,汞外露,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③尽管一只普通节能灯含汞只有0.5毫克,但是它污染环境的威力却大得惊人,可能会污染到1000升水。如果按每只节能灯平均污染1000升水来计算的话,中国每年至少有6000亿升水遭到汞污染。而如果汞侵入到土壤里的话,就会污染到植物、农作物。当1毫克汞渗入地下,可造成大约360吨的水受到污染,由此计算,一只废弃节能灯如处置不当,可能污染90吨至180吨水及周围土壤。当水资源遭到汞污染后,人类和其它动物饮用后将会产生慢性中毒,医学界称之为水俣病。患者手足协调失常,甚至会出现步行困难、运动障碍、弱智、听力及言语障碍、肢端麻木、感觉障碍、视野缩小等病症;重者会出现如神经错乱、思觉失调、痉挛,最后死亡。
④汞和汞化合物可以透过皮肤进入人体;还可通过挥发进入大气传播,因其流动性非常强,在沉降之后,还会进一步转化,以“甲基汞”的形式在鱼类体内富集,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⑤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节能灯生产企业有近2000家,年生产节能灯24亿只,年消耗节能灯多达8亿只。随着全世界范围内取消白炽灯,节能灯产量将会大幅度增加。预计在2015年左右,仅中国市场节能灯的年需求量可达20亿只左右。而这些节能灯一旦报废,将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结合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内容,说出“一只废弃节能灯如处置不当”这几个字不能删
去的理由。
答: 请结合文章内容及链接材料,对文中第④段介绍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链接材料】
节能灯里面主要由灯丝、汞和荧光粉等物质构成,不管是焚烧还是填埋,节能灯内的汞都会对水土造成极大的污染。土壤中的汞可挥发进入大气(汞沸点低,常温下即可挥发),也可被降水冲淋进入地面水和渗透入地下水中。地面水中的汞一部分挥发进入大气、沉淀进入底泥。底泥中的汞,不论呈何种形态,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甲基汞或二甲基汞。二甲基汞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分解为甲基汞。水生生物摄入的甲基汞,可以在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受汞污染水体中的鱼,体内甲基汞浓度可比水中高上万倍,危及鱼类。
答: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根据弗洛伊德的焦虑理论,信息焦虑是求知本能使人欲将过量的“非我”信息转变成“自我”的东西而造成的情绪冲突。 |
B.完美主义者易患信息焦虑,他们会因担心遗漏了某些重要的信息,而无节制地搜寻信息,焦虑的特征是担忧不能获取足够的信息。 |
C.强迫性人格总是担心信息数量不够,他们会强迫性地收集、浏览无用、无关紧要的信息,焦虑的特征与完美主义者一样。 |
D.人的成就动机的高低决定了信息获取的要求和期望的高低,从而影响到人在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时产生的心理满足感。 |
实用类文本阅读。
信息焦虑心理探因
美国学者朱克曼在“感觉剥夺”实验中发现,如果阻断个体的视、听、触、压等各种刺激一段时间之后,个体在心理上便会产生信息匮乏之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的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可见,人不可以没有信息刺激输入,个体要健康生存就需要一定量地、不断地与外界进行各种各样的接触,以保持一定的神经兴奋水平。在这个信息激增的时代,信息以几何级数增长,周期越来越短,而且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内容良莠不齐。这样的情况,给人的大脑带来沉重的负担,常常让许多人感觉手足无措。每一个人的信息负载量是不同的,当信息接受者所接受的信息超过其所能消化或负载的信息量时,就会不自觉地产生各种无所适从的紧张、焦虑症状,甚至产生信息依赖的成瘾现象,这就是所谓的信息焦虑。信息焦虑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心理学、情报学、社会医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
信息焦虑对个人及社会会产生负面影响,从心理机制的角度对信息焦虑进行探讨与分析,对解决信息焦虑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
在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晚期提出的焦虑理论中,焦虑被认为是自我在试图压扫潜意识中被唤起而又不被允许的冲动时产生的情绪冲突,认为内外刺激威胁自我是焦虑产生的根本原因,焦虑是由本能决定的。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理解,信息焦虑的产生是因为求知欲使人类渴望把更多“非我”的东西转变成“自我”的东西,然而信息时代“非我”的知识无限膨胀.使自我无法与之相适应,造成了人们的信息焦虑。从斯比尔伯格的特质焦虑理论出发,信息焦虑与人格特质也有密切关系。完美主义者在面对大量信息时,总是担心遗漏了某些重要的信息,常常因惧怕所拥有的信息不足、不能与信息保持同步而不停地上网漫游或无节制地搜寻信息,由于不能获取足够信息而产生焦虑。强迫性人格则总是觉得对信息的数量把握不够,对所需处理的问题感到力不从心。他们会强迫性地从网上收集、浏览无用的、无关紧要的信息资料,而给内心带来无法自我控制的困惑、痛苦和焦虑。此外,在信息获取过程中,人在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时会产生一种心理的满足感,而这种心理的满足感与其成就动机成相关的关系,会使人认为自己比别人拥有更多信息而产生“自豪感”。如果个体的成就动机比较高,对信息获取的要求和期望也比较高,一旦没有有效获取信息或者信息量大到非个体所能驾驭时,成就动机无法满足,内心就会产生相应的焦虑情绪。
有效应对信息焦虑,既要提高用户本人的信息素养及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个体有效获取信息的技术,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学习、工作节奏,留出合理的思考时间来消化和吸收信息,遇到问题及时地调节自己。同时,信息提供者应规范并改善信息环境,减少信息干扰、信息污染等。
(摘编自《信息焦虑的心理机制探析》)
1.下列有关“信息焦虑”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焦虑”是朱克曼发现的,就是“感觉剥夺”,是个体的各种感觉刺激被阻断后,产生的心理问题甚至严重的心理障碍。 |
B.“信息焦虑”是信息激增的时代特有的心理疾病,与信息的数量、质量以及更新速度密切相关。 |
C.“信息焦虑”在信息量超过人对信息的承载力时发生,轻则表现为紧张、焦虑,重则表现为信息成瘾现象。 |
D.“信息焦虑”虽说是个体的心理问题,但如果处理得不好,仍然会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应当引起重视。 |
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作用。答:
课内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9题。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的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的闹着。(《雪》)
4.“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分别从哪些方面来描述雪花?
答: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牛奶真的喝得愈多愈健康吗?
吴永志
①牛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喜爱的饮食之一。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二,是“国际牛奶日”。喝牛奶的好处如今已越来越被大众所认识。虽说牛奶好处很多,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关于牛奶“危害”的研究不断出现。去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单位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研究称,大量饮用牛奶会增加卵巢癌发病率。去年9月,日本山梨医科大学名誉教授佐藤章夫在《产业医学杂志》上撰文指出:芬兰人和瑞典人虽然比日本人多喝了4.5倍的牛奶,但却更易骨折;过量饮用牛奶或吃乳制品可能引发心肌梗死和脑梗塞。他还怀疑前列腺癌、乳腺癌等都与牛奶中的激素有关。这些不断提出的许多新的健康观念,提供给了我们另一种反向的思考——牛奶真的是喝得愈多愈健康吗?
②事实上,英格兰医学报刊在1992年7月30日,曾刊载了一篇卡尔兹莱诺医生的研究报告,报导中指出牛奶中有一个相似胰脏乙型细胞的蛋白肽,会激发第一型糖尿病的病症。北欧的瑞典学者,也曾经针对6万名38到76岁的妇女,连续追踪13年,发现每天饮用四杯以上乳制品的妇女,罹患卵巢癌的几率比每日喝二杯牛奶的人多出两倍,一天喝二杯以上牛奶的妇女,罹患卵巢癌的几率比较少喝或没喝乳制品的妇女又多出一倍。
③2001年哈佛大学发表十一年的追踪报告指出,每天食用超过2.5份乳制品(一份等于240cc牛奶),比每天食用少于或等于0.5份乳制品的人,多上34%罹患前列腺癌的机会。
④2003年哈佛大学提出一份长达十八年的护士健康研究,明确地指出,多喝牛奶并不会降低骨质疏松症的骨折发生率。牛奶确实可以补充钙质,但是如果摄取太多动物性蛋白,反而会使牛奶成为加速钙质流失的幕后黑手。
⑤2007年在渥太华举办的世界乳癌医学会,便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发表,因此萨缪尔·艾普斯顿博士更极力呼吁,各国政府应该正视乳牛施打生长荷尔蒙的问题。根据他在实验室中所做的结果显示,注射生长荷尔蒙的牛所挤出的牛奶含有一种IGF-1的生长激素,是导致乳癌的祸首;虽然正常牛奶中也有IGF-1的存在,但IGF-1的数值并没有很高,反之,如果乳牛有施打生长荷尔蒙,则可能让ICF-1在牛奶中的含量比正常牛奶高出40倍之多。
⑥此外,牛奶中含有一种叫做酪蛋白的蛋白质,人体很难将其消化完全,只有牛本身所具备的三个胃能够消化酪蛋白,因而对于牛奶的饮用,并非绝对的必要!如果想喝,也请以一小杯为宜。
⑦当然,如果真要留住骨骼,拼命喝牛奶或是补充钙片等是不够的!还得加上适度的运动,才可真正避免钙质的流失。
⑧因此,牛奶并不是喝的越多越好。除了牛奶之外,在我们日常饮食之中,也有许多食物可以代替,比如豆浆、发芽的豆类可以取代蛋白质;沙丁鱼、海藻及深绿色蔬菜中也有丰富的钙质;尤其豆类是骨骼所需矿物质最好的来源。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从哪些方面加以说明的?
第一段作者陈述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和佐藤章夫的观点有何作用?
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牛奶确实可以补充钙质,但是如果摄取太多动物性蛋白,反而会使牛奶成为加速钙质流失的幕后黑手。
(2)如果乳牛有施打生长荷尔蒙,则可能让ICF-1在牛奶中的含量比正常牛奶高出40倍之多。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001年哈佛大学发表十一年的追踪报告指出,每天食用超过2.5份乳制品(一份等于240cc牛奶),比每天食用少于或等于0.5份乳制品的人,多上34%罹患前列腺癌的机会。文章③④段能否交换顺序,请简要阐述理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