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晚期,长城沿线汉族“边人大都五分类夷”,以至有“汉夷”之称;蒙古部首领也渐习华风,表示“求再生当居中华”。这表明
A.中国大一统局面开始出现 | B.中国各民族之间关系日益密切 |
C.长城是中国农牧业文明的分界线 | D.中国的辽阔版图最终确立 |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也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
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西汉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是
A.神化封建统治 | B.宣扬“存天理灭人欲” |
C.为封建统治者服务 | D.反对苛政和刑杀 |
战国时期墨家显赫一时的社会根源是
A.兼爱主张深得所有人民拥护 |
B.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
C.尚贤主张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参政欲望 |
D.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的主张 |
下列对老子哲学中“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万物的本原 | B.抽象的概念 |
C.具体的物质 | D.无为的自然本体 |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统治秩序自相矛盾的是
A.有教无类 | B.知之为知之 |
C.学而不思则罔 | D.因材施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