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高二年级的同学就“扩大消费需求”做了专题调查,最后了解到如下情况: (1)2009年我国实施鼓励消费的政策,全年汽车销售1364万辆,增长46.2%;商品房销售9.37亿平方米,增长4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6.9%,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10年中央财政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运用生产与消费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4分)
(2)同学们了解到:2010年中央财政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继续提高农民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增强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
结合政治生活说明我国政府特别关注提高广大中低收入者的消费水平的原因。(4分)
(3)扩大消费需求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同学们在调查的同时又意识到要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结合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4分)
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人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嫦娥”工程是我国发射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空间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它对引领中国科技和文化不断创新、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培养人们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简要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材料 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教育和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要继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目前我国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已经超过两万亿元,今后还要断续增加,必须把这些钱用好,让人民满意。要进一步深化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春节期间,“家风”这个似已淡出视野多年的词语,成了最“火”的公众话题。打开电视看家风,亲友聚会谈家风,论坛发帖晒家风……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节目迅速唤起了人们对一个家庭精神传统的思考,对一个国家价值追求的审视。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家风和家教是中国人最切身的文化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富滋养。正是有了家风这样的微观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更加具体、鲜活,更能实现从精神层面的“深入”到具体行动的“浅出”。
(1)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谈谈我们应如何继承家风文化?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弘扬优良家风的意义。
转方式、调结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稳中求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情况图。
材料二目前,我国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2%,而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科技贡献率已达到80%左右。2013年,我国三大产业的比重为10:43.9:46.1,世界平均水平为3:28:69。我国工业领域需求与生产矛盾突出,产能过剩严重,部分主要行业产能利用率已降至75%以下。2013年我国继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涉及造纸、炼钢等19个重点行业。
材料三 2014年,我国继续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要进退并举:进,要更加积极有为,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建设;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退,要更加主动有序,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消化一批存量,严控新上增量。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根据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解释我国GDP增长速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2)材料三中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方法的?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应如何作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字传承着中华五千余年的文明史。如今,随着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在学习、办公等方面的普及,越来越多人的汉字书写能力在衰退,提笔忘字、书写白字错字等情况时有发生。对此,网友们议论纷纷。
[清风]在告别“铅与火”的同时,我们逐渐失去很多与汉字“亲密接触”的机会,很多人变成了“键盘手”,患上了“失写症”,“汉字危机”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
[天地人]不要危言耸听,信息化逐一解决了汉字的输入、印刷排版、公众文字通讯与网站交流几大问题。信息化不但使汉字的保存有了更为宽广的空间,还让用汉字书写的浩如烟海的典籍不致损害流失,并令汉字的传播速度和信度大大提高。
[XL]书法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书法教育需要进入中小学课堂。
[青松] 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汉字传承的重要性,并动员他们参加各种传承汉字、弘扬民族精神的活动。
[水语]信息化不是汉字文化传承的“桎梏”,而是一对“翅膀”,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将汉字发扬光大、继承创新,就必须善于借助信息化的“羽翼”之力。
(1)结合网友的观点,运用“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知识,为汉字传承提出合理化建议。
(2)根据网友的观点,请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信息化与汉字传承的关系。
(3)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就如何更好地传承汉字文化提两条方法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