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国际统计数据表明:一国人均GDP在3 000美元左右,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人均GDP超过5 000美元时,进入文化消费需要旺盛期。2008年我国人均GDP超过3 000美元,2011年达到5 432美元。
材料二 大型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印象·大红袍》等《印象》系列作品创作,立足于当地人的生产生活,顺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消费需求,打破传统舞台剧模式并借鉴西方印象主义美术特点,“以秀丽风光实景为舞台,把当地自然山水、民俗民风、历史人文和美丽传说等元素与先进的声光电技术和现代歌舞表演理念融合起来”,使每一部作品都风格各异、凸显不同地域文化特色。《印象》系列剧的演出不仅带给观众美好的视听享受,而且还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材料三 2012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8 071亿元,占当年GDP总量的3.48%,但文化产业及其产品结构还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消费需求。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三就政府应如何解决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提出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印象》系列作品成功的原因。
(3)《印象》系列作品从立项、投资到演出、推广,都得到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倾力支持。据此有人认为,“组织和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能”。请对这一观点予以评析。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个人品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5材料我国近几年结构性减税的内容


税种
税改内容
税收
减免
个人所得税
起征点提高到3500,由九级调整为7级
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项目:①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②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③软件生产企业或集成电路设计(生产)企业;④需要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⑤技术先进服务型企业;⑥动漫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⑦小型微利企业可享受20%优惠税率。
增值税
①从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变,纳税人购进的固定资产所发生的进项税额能够在发生当期抵扣;
②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由过去的6%和4%一律降至3%。
税收
增加
资源税
提高磷矿石、玉石、珍珠岩等矿产资源税
增值税
提高金属矿、非金属矿的采选产品的增值税率
消费税
提高烟酒的消费税率,停征养路费,改征成品油消费税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述我国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的积极意义。
(2) 实施好“结构性减税”计划,不仅是政府部门的职责,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作为公民,依据《政治生活》有关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协力实现“结构性减税”这一计划目标?

材料一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材料二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并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明确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科技创新对推动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把“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

材料一:2011年7月29日,由共和党控制的国会众议院通过了一项旨在提高债务上限的法案。根据美国的立法程序,该法案要得到国会两院通过,才能提交总统签署为法律。但随后,由民主党控制的国会参议院就以59比41的投票结果否决了该项法案。
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极力敦促下,美国国会两党终于在8月2日前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一致,参众两院通过了提高债务上限的法案,从而避免了债务违约对美国经济产生的灾难性影响。
材料二:“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这方面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保持这个优势,保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1)如何看待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在一些具体议题上的差别?
(2)对比材料一、二,谈谈如何保持“我们的优势”。

材料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生产资料几乎都是集体或国有的,由于不允许个体餐馆存在,出门吃饭,人们只能到国营饭店或集体饭店。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前,北方某市一条普通马路的两边,—边是生产铜的冶炼厂,一边是需要铜的电缆厂。但由于冶炼厂归冶金部管,电缆厂归机械部管,一条30米宽的马路把两家企业隔绝了数十年。
材料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在农村,生产队长派活,社员集体劳动,按出勤计工分,按工分来分配,社员往往出工不出力。在城镇,职工按工资级别拿固定工资,个人收入与工作业绩关系不大。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材料一、二、三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怎样才能从体制上解决这一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何科学合理调整个税,是中国经济生活中面临的重大问题。2011年 6月 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 次会议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工薪所得个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同时,9 级超额累进税率改为7 级,取消15%和40%两档税率,最低档税率由5%降为3%。

调整项目
个税起征点
最低档税率
适用10%税率
适用15%税率
调整前
2000元
不超过500元的适用5%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超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调整后
3500元
不超过1500元的适用3%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取消该档税率

(1)调整后一个月工薪所得 5000 元(扣除“三险一金”)的人少缴多少税款?简要列举我国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客观经济原因。
(2)有人认为,提高个税起征点就能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