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说到承包园子的这笔账,探春提议年终算账时这笔帐不归入外面的账房,免得被他们盘剥。宝钗更提出了一个“小惠全大体”补充措施,让整个大观园的丫鬟婆婆们都多些进益,以确保探春的改革措施得以实施。(《红楼梦》) |
| B.吴荪甫最是爱面子,当费晓生提出应该为家乡做贡献时,吴荪甫改变了关闭镇上的厂和钱庄的初衷。他喜欢被人们夸赞,这恰恰称了费晓生的意。(《子夜》) |
| C.葛朗台太太生病,治病需要花钱,葛朗台说这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但他想到花几个看病钱会保住更大一笔财产——这交易划得来。他请来索漠最有名的医生为太太诊治,咬着牙说出:“请你救救她,即使要我一二百法郎也行。”(《欧也妮·葛朗台》) |
| D.在预审官对伽西莫多的审判引起全场的哄堂大笑后,甚至连接待室的军警也发疯似的大笑起来。这是由犯人伽西莫多的无理答辩造成的。因为他对预审官轻蔑地耸肩,这就是他诽谤沙特雷法庭和巴黎警察局的行政长官的表现。(《巴黎圣母院》) |
E.聂赫留多夫走进监狱去看望马斯洛娃,由于只顾想心思,他误走到了男探监室。他看到犯人们与探监的人隔着一道铁丝网互相大声喊话,这使他震惊并生出满腔的愤慨。然而更令他惊讶的是,这种可怕的局面竟然未使他们中的任何人感到受了侮辱。(《复活》)
经典文化阅读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从孔子对仲弓的回答,你认为要做到仁,应该怎样做?(三点)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子贡的话反映了一些学习者的通病,请作简要说明。
孔子自谓“述而不作”,可见他并不忽视“述”,但这里却说“欲无言”,你怎么理解?请作简要分析。
名著
导读
①《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是说的。
②《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______。(1分)
③《红楼梦》中,有一个标准的“名媛淑女”,她不但长得漂亮,而处处随分从时,端庄稳重,很符合传统的封建闺范。在众姐妹开诗社,逞才使性时,她出的诗题是“咏太极图”。这个人是。
④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照应了书中的哪一传说:(用四个字概括)。
⑤《红楼梦》“宝玉挨打”的情节历来为读者所津津乐道,试简述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2分,至少写出两点)
文化经典阅读(6 分)
阅读下面的《 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
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②子曰:“事父母几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②而不怨。”(《论语•里仁》)
【注】①几:婉转。②劳:忧愁。
(1)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孔子认为无论是人还是犬马都会养自己的父母。 |
| B.孔子不赞同把“孝”简单等同于“养”的看法。 |
| C.孔子认为父母如果有错,子女应尽规劝的职责。 |
| D.孔子认为子女赡养和规劝父母都应该讲究时机。 |
(2)孔子认为“孝”的核心精神是什么(请用一个字概括)?请结合上面的选文说说这一核心精神是如何体现的?(3分)
答:
根据《欧也妮•葛朗台》的内容填空。( 5 分)
(1)“父亲,您别弄坏它(“它”指的是),否则我就没脸见人了。父亲,你听见了吗?”“老爷,行行好吧!”母亲说。“父亲!”欧也妮大喝一声,声音那么响,吓得赶
紧
上楼。欧也妮抓起手边的,用它当武器。
(2)“葛朗台在弥留之际,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时,葛朗台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它抓过来,而这最后的努力耗尽了他的生命。”
这段文字中的“骇人的姿势”是指。
(3)1811年是多事的一年,收葡萄的季节特别辛苦,葛朗台决定把自己的送给在他家做了二十年工的拿侬,那是她从主人那里得到的唯一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