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
A.开辟新航路 | B.开展工业革命 |
C.改进交通工具 | D.殖民扩张与掠夺 |
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 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
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 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
《管子·轻重乙》中提到“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耨,一椎,一铚,然后成
为农”。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
A.冶铁技术有所发展 | B.铁制农具全国范围使用 |
C.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 D.小农户个体经营方式形成 |
清末以来各地商店的门前往往有下面这幅对联:“经营不让陶朱(注:春秋时期大商人)富,货殖何妨子贡贤。”这说明当时社会()
A.崇尚“富而好礼” | B.提倡“耕读传家” | C.鄙视“货殖功利” | D.摒弃“重农抑商” |
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 | B.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密集 |
C.专供皇家的官窑瓷器质量精美 | D.许多瓷器为满足市场需要而生产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加强政府调控平抑粮食价格 | B.实行农工商并举的经济政策 |
C.发挥市场作用保持物价平稳 | 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