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中期,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证明食品发酵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如今,形形色色的发酵食品在食品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人们喜爱的美味食品——腐乳就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发酵食品。
①腐乳是用豆腐发酵制成,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
②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来看,豆腐应该是_____________。
③腐乳制作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菜味道鲜美,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长期贮藏蔬菜的方法。
①酸菜是利用白菜中的糖分在乳酸菌的作用下腌制而成。白菜为什么会变成酸菜呢?用反应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充足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的条件下,乳酸菌仍然不能正常生长,还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_____。
(3)应用微生物发酵要分离纯化菌种。
①应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时,从第二次划线操作起,每次总是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并划线数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实验室中一般要对所用的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__________________,对工作场所和操作者的手等进行______________。
(14分)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甲所示)。
(1)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乙所示曲线,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1 天中的________点。
(2)在实验过程中某段光照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图乙曲线的________________段获得的。
(3)E与F相比,E点时刻C3的合成速率________,与B相比,A点形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4)如果要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该如何设置对照实验?________。若在单位时间内,实验组读数为M,对照组读数为N,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是_______。
Ⅰ.(5 分)(1)通常用显微镜观察特定细胞结构时需要染色处理。其中,观察染色体需用进行染色;观察DNA需用进行染色;观察线粒体需用进行染色。
(2)酒精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试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
Ⅱ.在能源紧缺的现状下,可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用葡萄糖的产生速率表示酶活性大小;用呈色反应表示葡萄糖的生成量。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B、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按照下表所列添加相应试剂。
试管号 试剂(ml) |
1 |
2 |
3 |
4 |
蒸馏水 |
1.4 |
1.4 |
1.4 |
X |
pH7.5的缓冲液 |
0.2 |
0.2 |
0.2 |
0.2 |
纤维素悬浮液 |
0.3 |
0.3 |
0.3 |
0.3 |
微生物A提取液 |
0.1 |
|||
微生物B提取液 |
Y |
|||
微生物C提取液 |
0.1 |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4)检验葡萄糖的生成量,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试剂,摇匀后,进行水浴加热。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深浅。
【实验结果】
1 |
2 |
3 |
4 |
|
颜色深浅程度 |
+ |
+++ |
++ |
- |
【分析讨论】
①表格中实验添加试剂的量X、Y分别是、。
②实验组试管均呈现的颜色是,但深浅不同。
③你认为上述三种微生物中,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是微生物。
下图是某学习小组探究酵母菌是否存在两种呼吸类型的实验装置图:装置一和装置二(新鲜的酵母与5%的葡萄糖溶液制成酵母发酵液,简称酵母液):
(1)装置一中NaOH的作用是。
(2)请将可能的几种实验结果补充完整,(提示:要求填“左移”、“右移”或“不动”)。
(3)此小组的同学还想进一步了解酵母菌的两种呼吸方式释放的能量是否差不多,又进行了以下的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实验发现酵母菌进行两种呼吸方式中产生的CO2不一样多,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比无氧呼吸产生的要多,是否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也比无氧呼吸产生的也多一些呢?
作出假设:等量的酵母菌分解等量有机物越彻底,产生的CO2越多,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散失的热能也就越多。
实验设计:如下图
①此学习小组设置装置1和装置2的实验属于(填“对照”或“对比”)实验,这也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②要想知道假设成立与否,需要根据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记录实验结果时观察的指标应该是。
下图表示一个水稻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简图。图中①~⑤表示反应过程,A~L表示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相关物质,a、b、c表示细胞的相应结构。请据图作答:
(1)上图中,反应过程①的场所是________,B是________。
(2)结构a中发生的能量转换过程是________。
(3)叶肉细胞①~⑤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且可以用于主动运输过程中的是______________。
(4)干旱初期,水稻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反应过程________受阻。小麦灌浆期若遇阴雨天则会减产,其原因是反应过程________受阻。
(6 分)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上看,图中B代表。
(2)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
(3)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_____。
(4)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做材料,
(5)下图表示的是某种动物细胞内外离子的相对浓度。分析并回答问题:
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的离子是。你做出判断的依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