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材料二:15世纪时,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
材料三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分析哥伦布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动机。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哥伦布这一动机产生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新航路的开辟产生的重大影响。
(3) 材料三中提到的“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指的是什么?
(15分)近代杜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县设六十议灵,是谓县议员;府设六十议员,是谓府议员;省设六十议员,是谓省议员。县议员于秀才中选择其人,公举者平民主之……府议员于举人中选择其人,公举者秀才主之……省议员于进士中选择其人,公举者举人……公举法:凡男子二十岁以上,除喑哑盲聋以及残疾者外,其人能读书明理者.则于以公举之权……兴革之事,官有所欲为,则谋之于议员,议员有所欲为,亦谋之于官,甘以叙议之法为之,官与议员意合,然后定其从违也。从违既定,乃由县详府;府议员意合,则由县详省;省议员意合,则详于君;君意合,则书名颁行;意不合,则令其再议。若事有不能衷于一是者,则视议员中可之者否之者之人数多寡,而以人多者为是,所谓从众也。推之,凡军国大政,其权虽出于君上,而度支转饷,其议先询诸庶民,是真为政者矣。
——何启、胡礼垣:《新政论议》(1895年)
(1)概括指出材料中民主设计方案的主要原则。(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方案在中国近代民主进程中的意义。(5分)
近代杜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科一夫西人设立新闻纸馆,上以议国家之得失,下以评草野之是非,可以知四方之物价,可以悉外国之情形,原为有益之举。今宜仿而行之,惟不准议朝廷得失。凡外国物价,外国情形,及中国人而被外国人欺凌者,或传教不公道者,皆可写入新闻纸,布告各国,咸使闻知,使归曲于彼;且以见中国百姓痛恨洋人,必将激而生变。庶彼君臣闻之,惕然知惧,必饬令彼国公使领事,自行约束。
——《李鸿章附呈潘司丁日昌条说》(1867年)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后,维新派开始办报。他们在办报实践中提出,报纸必须“宗旨高而定”,“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严复强调办报须“一举足不能无方向,一著论则不能无宗旨”。有维新人士倡言:“无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阅报之多寡,与爱力之多寡有正比例;与阻力之多寡有反比例。”梁启超提出:“所贵乎报馆之著述者,能以语言文字开将来之世界也。”并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宗旨、任务、目的方面的认识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前报纸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材料二 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学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末,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在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衰落;到了十九世纪初叶和中叶,更日益走向瓦解。封建农奴制解体的过程也是新的资本主义要素在农奴制内部形成的过程。
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农奴制社会内部避步发展起来。大工厂逐渐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操作,自由雇佣劳动逐渐代替农奴劳动。在农业中,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趋瓦解。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打破农奴制的束缚。
——摘编自俄罗斯国情网
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要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观点。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3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两次大的思想解放,都是在小平同志的主导和推动下进行的。第一次“真理标准讨论”的思想解放,树立了实践标准的权威……第二次“市场化改革姓社不姓资”的思想解放,树立了生产力标准的权威……当前,我们再次面临新的思想解放的形势。……这就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面建设和改革,即经济建设改革、政治建设改革、文化建设改革和社会建设改革。……现在人们更多的关注公平公正地向民众提供公共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衣食住行、国民教育、医疗保险、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司法公正、民主权利、信息对称、贫富差距、环境保护、腐败现象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一个更高境界的思想解放。
一一周瑞金《思想解放永无穷期>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邓小平同志主导和推动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哪些深远历史意义?
(2)如何理解材料中提出的“更高境界的思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