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面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坏的社会,我们也要认识,也要有所准备,才能生出抵抗力,否则一入社会,便现出手慌足乱的情状来。”上述材料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 ( )
A.五育教育理论 | B.平民教育理论 |
C.生活教育理论 | D.乡村教育理论 |
美国报纸对甲午战争的报道: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败,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这表明当时()
A.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 |
B.美国政府支持日本侵略朝鲜 |
C.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 |
D.中国在舆论上没有开展宣传 |
下面是部分学者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表述,最符合全球史观的是()
鲁迅在谈到明清小说时指出:“小说的两大主流之一是讲世情。这种小说,大概都叙述些风流放纵的事,间于人间的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的世态。”据此可知,鲁迅认为明清小说()
①具有世俗性
②体现了时代特征
③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兴起
④描绘了人情世界的精彩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对表2的解读,正确的有()
表2中国农业的重要指标(1400-1820年)
时间 |
人口 (百万) |
粮食总产出(千吨) |
种植面积(百万公倾) |
粮食单产 (千克/公倾) |
|
粮食 |
全部作物 |
||||
1400 |
72 |
20520 |
19.8 |
24.7 |
1038 |
1650 |
123 |
35055 |
32.0 |
40.0 |
1095 |
1750 |
260 |
74100 |
48.0 |
60.0 |
1544 |
1820 |
381 |
108585 |
59.0 |
73.7 |
1840 |
①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
②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③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这时期农业的发展
④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②④
历史研究不仅需要发掘史料,而且需要通过史料发挥想象,作出合理推断。据表1推测最为合理的是()
表1宋代皇帝御赐神道碑额数量分布
北宋 |
南宋 |
||
皇帝 |
碑额数(人) |
皇帝 |
碑额数(人) |
宋仁宗 |
24 |
宋富宗 |
5 |
宋英宗 |
2 |
宋孝宗 |
4 |
宋神宗 |
6 |
宋宁宗 |
3 |
宋哲宗 |
14 |
宋理宗 |
2 |
宋徽宗 |
7 |
||
合计 |
53 |
合计 |
14 |
(注:御赐神道碑额是宋代皇帝对大臣的一种特殊褒奖方式。)
A. 北宋君臣关系可能较南宋和缓
B. 北宋冗官现象可能较南宋更严重
C. 南宋皇帝可能较北宋积极有为
D. 南宋的奖励可能较北宋更重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