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因比说:“如果历史学家是诚实的、具有自我批评精神的,并且很擅长反省艺术和心理分析,那么他肯定将尽最大努力去撰写一部没有偏见的历史;但是即使如此,我相信,他的成功最多只能是局部的。”可见作者认为
| A.历史本身不具有客观性 | B.历史学家必须具有自我批评糖神 |
| C.历史作品都带有主观性 | D.历史学家应该带着偏见研究历史 |
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的关系,表述最恰当的是
| A.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 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
| 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 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争议的重要人物。学校课题小组在研究“李鸿章与中国的近代化发展”时,收集到如下材料,其中最有史学价值的材料是
| A.梁启超的《李鸿章传》 | B.网络搜集的李鸿章轶闻 |
| 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评论 | D.李鸿章的部分奏折、书信影印件 |
某中学历史课题小组就“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这一课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甲同学:从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中可以体现出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
乙同学: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从实质上讲体现的是宗法制
丙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早期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丁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进步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
| A.乙丙对,甲丁错 | B.甲丙对,乙丁错 |
| C.甲乙错,丙丁对 | D.乙对,甲丙丁全错 |
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局部)。对图示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A.北伐战争时期,革命将士受到民众热烈欢迎 |
| B.国共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燃成燎原之势 |
| C.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广泛开展敌后斗争 |
| D.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不断发展壮大 |
《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年复刊,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的是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和平统一” |
| B.“反贪污、反浪费” “改革开放” |
|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拨乱反正” |
| D.“向雷锋同志学习” “实现四个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