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为一个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表乙是对甲图中群落各组成部分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丙、丁是该生态系统中,人类对物质与能量的利用情况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
(1)若甲图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则A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 。若甲图中“→”仅表示CO2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 。
(2)表乙中的Pg表示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Pn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X、Y、Z分别代表甲图中的A、B、C
B. 该生态系统中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约为24.3%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8.707×102kJ /(m2·a)
D.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会增加
(3)丙图表示人们在草原上放养牲畜的目的是 ,使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丁图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了 ,从而大大提高了 。
请回答下列(1)、(2)小题。
(1)已知放线菌素D是RNA合成抑制剂。右图是根据海胆受精卵在有放线菌素D和无放线菌素D存在情况下培养时,对14C标记的缬氨酸参与蛋白质合成的实验结果绘制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直接参与将14C—缬氨酸掺入新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是,该过程在生物学上
称为,所依赖的模板是分子,合成该分子所需要的原料是。
②从受精开始到10小时之内,蛋白质合成所依赖的模板分子的来源是。(从下图四个选项中选择,用字母代表)
A.未受精卵原有的 | B.受精卵新合成的 | C.精子提供的 | D.无法确定 |
③受精10小时以后,海胆细胞内新合成蛋白质所依赖的模板主要是(答案从上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用字母代表),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
(2)鸡的输卵管细胞合成卵清蛋白,成红细胞合成β珠蛋白,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这些细胞都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因此早期人们推测细胞的这种分化是由于在发育过程中遗传物质的选择性丢失所致。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起来后,科学工作者用编码上述三种蛋白的基因分别作探针,对三种细胞中提取的总DNA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片段和三种细胞的总RNA分别作分子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细胞总DNA |
细胞总RNA |
|
输卵细胞成红细胞胰岛细胞 |
输卵管细胞成红细胞胰岛细胞 |
|
卵清蛋白基因 |
+ + + |
+-- |
β珠蛋白基因 |
+ + + |
- +- |
胰岛素基因 |
+ + + |
-- + |
注:“+”阳性结果(表示杂交过程中有杂合双链)
“-”阴性结果(表示杂交过程中有游离的单链)
①上述实验结果说明:早期人们认为细胞的分化是由于在发育过程中遗传物质的选择性丢失所致,据此实验,你认为这种推测(填“成立”或“不成立”),理由是
。而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合成不同的蛋白质是 的结果。同一生物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各自执行特定的生理功能,其直接原因主要是由分子决定的,可以说这类分子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②卵清蛋白中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必需氨基酸。为开辟的食物来源,除了从日常禽蛋类食物中获取,还有望通过生物工程中的和利用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生产大量的卵清蛋白。
科学家研究发现,紫外光可抑制植物生长。原因是紫外光增加了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有铁才能合成该酶)的活性,而吲哚乙酸在吲哚乙酸氧化酶的作用下可被分解为3—亚甲基氧化吲哚(不能促进细胞伸长)。为验证紫外光抑制植物生长与吲哚乙酸的氧化有关,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并完成相关的实验分析。(不考虑缺铁对植物生长其它方面的影响)
一、材料用具:
燕麦幼苗、完全培养液、缺铁的完全培养液(溶液浓度均适宜)、蒸馏水、琼脂块、刀片等。
二、实验步骤:
(1)准备4个配有培养支架的烧杯,分别标记为A、B、C、D;
(2)向A和B烧杯中加入等量适量的完全培养液,C和D烧杯中加入等量适量的缺铁培养液;
(3)选取 ,平均分成四组,分别放在A~D4组烧杯中培养一段时间;
(4)给予A、C适宜的可见光光照,给予B、D光照,继续培养一段时间;
(5)切下幼苗的胚芽鞘尖端,分别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并对应标记为a、c、b、d;
(6)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弯曲情况。
三、实验分析:
(1)请预测上图中第①、⑥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①;⑥。
(2)上图中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可证明紫外光抑制植物的生长与吲哚乙酸的氧化有关。
下面甲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乙图示我国医学工作者自主研制禽流感灭活疫苗过程中,某志愿者接种疫苗后抗体浓度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显示,可以使人获得更持久的免疫力应采用方法。当一个人毒蛇咬伤时应采用方法进行免疫。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
(2)若该志愿者注射疫苗后的第15天感染禽流感病毒,其体内的抗体变化曲线如乙图所示。与没有注射疫苗的感染者相比抗体的产生有什么特点,主要原因是
。
(3)制备禽流感灭活疫苗需要在体外大量培养禽流感病毒,培养过程中必须用
做培养基。
(4)免疫、引起疾病的因子、寻找新的化学治疗药物和微生物代谢是微生物学家最初关心,1941年,在对粗糙脉胞菌突变株研究,提出了学说,开始将微生物学与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紧密结合起来。
(5)微生物种类较多,当机体被有害真细菌侵染后,可以通过注射青霉素来治疗,其原理是青霉素能而抑制细菌的繁殖。为了探究青霉素的抑菌作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准备以下材料、仪器和试剂:大肠杆菌悬浮液、无菌滴管、无菌玻璃刮铲、无菌镊子、记号笔、酒精灯、含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灭菌过的培养皿、分别浸过一定浓度青霉素和无菌水的圆纸片、37℃恒温箱。假如你是生物小组的一员,你该如何设计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
①
②
③
果蝇中,已知基因B和b分别决定灰身和黑身,基因D和d分别决定红眼和白眼。下图1表示某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和部分基因组成,图2是某家族系谱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I.20世纪初,摩尔根等人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图中所示的染色体上。
(1)在果蝇群体当中,雌性白眼果蝇的数量要_________(多于、少于、等于)雄性白眼果蝇。若要设计一组杂交实验,通过观察子代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应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作母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作父本。
(2)如果只考虑图1所示果蝇中的B(b)、D(d)基因,则该果蝇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有种,让该果蝇与杂合灰身红眼的异性个体杂交,所产生的雄性后代中,灰身与黑身的数量比是___________,红眼和白眼的数量比是__________。
II.(1)图2甲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遗传病。
(2)若II—2和II—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几率是1/2,则乙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遗传病,II—2和II—3再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男孩的几率是____________。
(3)设该家系所在地区的人群中,每50个正常人当中有1个甲病基因携带者,II—4与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孩子的几率是___________。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没有观察和实验,生命科学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请利用生命科学实验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图1所示的显微镜进一步放大观察图2中的d细胞,需要将玻片向方移动,转动(填序号),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若要进行染色体计数,应选用图2中的(填字母)细胞。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从盖玻片一侧滴入30%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引流,却迟迟引不过去。这往往是因为盖玻片下的清水中残留气泡 |
B.将班氏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
C.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
D.植物有丝分裂实验中用20%盐酸染色的目的是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染上颜色 |
(3)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实验中,某同学发现色素滤液颜色严重偏黄,与其他同学的滤液有明显差别。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叶绿体色素分离时常出现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色素重叠,不容易区分,则可能是原因引起的。
(4)植物多样性的调查实验中,常用的调查方法是。
(5)培养基配制实验中,对培养基的灭菌方法是。实验室进行微生物培养时,所用接种环是通过达到灭菌效果。